育路成人高考網
首頁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專升本 > 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 > 成考專升本政治輔導

第二章 辯證唯物論 物質與意識(講義)

2003-10-22 10:01:22 來源:成考在線

第二章 辯證唯物論 物質與意識

一、 物質
1 定義 p18
2 特點: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把握物質的可知性
3 物質與物質具體形態的關系:共性與個性、普遍性與特殊性、一般與個別
二、 運動和靜止
(一)運動
1 定義 p19
2 特點: 運動是無件的、絕對的、永恒的
3 哲學上講運動包括物體空間位置的移動和事物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4 物質與運動二者密不可分: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離開物質講運動是唯心主義、離開運動講物質是形而上學
5 運動的五種形式:機械、物理、化學、生物、社會運動
(二)靜止
1 定義 p19
2 特點: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即相對靜止,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
3 例題 :“我們承認靜止的存在、但又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是否矛盾
4 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各自特點”;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三、 時空觀
1 時間 p19 一維性和不可逆性
2 空間 p19 三維性
3 時間、空間與物質運動是不可分的 p19---20
4 時空的絕對性及相對性:時空是物質運動的存在方式,物質是客觀的,所以時空是客觀的、無條件的;其相對性是指時空隨著物質運動的變化而變化,是可變的、有條件的 ;其絕對性及相對性又可表現為 時空的無限性與有限性:無限性:時間無始無終、空間無邊無際、 有限性:具體事物在時空上是有限的
總之整個物質世界無限的時間和空間存在于無數有限的具體事物的時間和空間之中
四、唯心主義的物質觀 p18
1 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物質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存在就是被感知”
2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物質是離開人、離開人腦的精神產物“理” 、“絕對觀念”
五、意識
1 定義: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2 勞動在意識產生和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猿腦到人腦、產生語言、豐富了意識的內容
3 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機能、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形式上又是主觀的
4 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p21(紅體字)特點有主觀性、創造性、目的性、計劃性;能動作用要在實踐中實現、能動作用最重要的表現是通過實踐改造世界
5 意識與人工智能 p22 注意本質區別的四點
六、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1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
例題 為什么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的觀點是正確的(p23)
正確認識二者的關系,承認前者同時承認后者才是辯證唯物論者,只承認前者認后者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只承認后者否認前者是唯心主義
2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規律:物質運動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
人與規律的關系:人不能創造、消除規律,可以認識、利用規律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礎;認
識和利用規律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重要條件;二者要有機統一(既要有嚴肅性的
科學態度,還要有高度的革命精神)
3 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 p23--24
4 辯證唯物主義是黨的思想路線的哲學基礎
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其核心是實事求是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含義 p24
練習: p28二:1、2、3
三:1、5、8
四:1、3、4


第三章 唯物辯證法 聯系和發展的規律及其核心

一 唯物辯證法的特征是: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
1 聯系定義和特點 p35
意義:堅持用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的觀點觀察和分析問題,克服形而上學孤立和片面的觀點
例: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
系統及其特征 p36
2 發展及其實質 p36
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必然性和意義 p37 堅持唯物辯證法發展的觀點反對形而上學靜止的觀點
3 事物發展的形式過程是量變和質變的相互轉化
(1) 事物是質與量的統一
質 p37 特點:客觀性、多樣性;質與事物直接同一
量 p37 特點:客觀性、多樣性、伸縮性;量與事物不直接同一
度 p37 度指事物的限度、范圍,關節點指事物發生變化的端點
(2) 量變質變及二者關系
量變是事物量的變化,其原因主要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狀態表現為事物漸進過程、相對穩定、相對靜止狀態,結果是不超出舊事物度的界限
質變是事物性質的變化;其原因主要由事物的內部矛盾引起,狀態表現為事物漸進過程中斷、呈現顯著變動狀態,結果是超出舊事物度的界限
二者的辯證關系: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在新的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量變質變循環往復無窮
其原理現實意義:p38 “ 三步走” 戰略布暑;抓住機遇,深化改
革;掌握適度的原則……
4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否定之否定規律)
(1) 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及其關系 p39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是對社會主義的肯定,同時創造著準備建設共產主義的條件,即包含著社會主義將來轉化為共產主義的否定因素。杏定又包含著肯定,如果純粹否定世界則成為“虛無”
(2)否定之否定規律
舊事物 聯系 環節 新事物
麥 粒 麥株 麥 粒
否 定 否定之否定
辯證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發展和聯系的環節,是否定之中有
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揚棄”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p39 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轉化,認為否定是
外部力量強加給事物的,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3)事物發展的道路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p29---40
意義: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社會主義必然戰勝資本主義,不被暫時的表靣現象迷惑、不動搖,堅定不移
地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
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不是一帆風順,對事
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戰勝困難在曲折的道路上前進
二、矛盾是聯系的根本內容,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對立統一規律)
→1 矛盾及其屬性
矛盾 p40 不同于邏輯學上的矛盾
矛盾的根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 p40
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就沒有斗爭性;同一性是包含斗爭性的同
一性,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斗爭性是無
條件的、絕對的
2 事物發展的動力是矛盾 p40 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事物發展的內、外因 p41 意義 獨立自主和對外開放……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p41 意義:堅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一切
(2)矛盾的特殊性 p41
矛盾特殊性的表現:不同事物其矛盾各有其特點
同一矛盾的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
同一矛盾的不同側面及不同發展階段各有其特點

意義:依據矛盾的特殊性區分和分析事物;
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矛盾發展不平衡性,有主、次矛盾的區別 p41
復雜事物中同時存在許多矛盾,占主導地位起決定作用,規定或影響
其他矛盾矛盾
意義:抓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關鍵和中心
矛盾雙方地位發展不平衡性,有矛盾的主、次方面區別 p42
意義: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和
主流
依據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3)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的辯證關系 p42
普遍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特殊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普遍性
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特殊性
也離不開普遍性,沒有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二者在一定條件下
互相轉化
意義: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p42
4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 p43
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 p43---46
范疇指客觀事物的本質聯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哲學范疇指客觀事物之間矛
盾關系的概括和反映,是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的補充,是辯證法的有機組成部分
人們在實踐中對大量同類事物的屬性、特點、彼此聯系等進行思考、加工概括,
把共同本質抽象出來形成概念,其中更深刻、更有普遍性的概念就是范疇,也
叫基本概念,其特點是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
練習: p50二:2、3、4
三:6、12、15
四:2、3、5


第四章 辯證唯物主義 實踐和認識

一、 實踐和認識二者辯證關系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首要基本的觀點。實踐是對不可知論最有力的批

1 實踐及其特點、形式
實踐 p59
特點:客觀性、能動性、社會性
基本形式:生產實踐(最基本)、社會交往實踐、科學實驗
2 認識及其主體、客體
認識的實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p60 所有唯物主義都堅持反映論原
則,因為都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弟第二性
認識的主體 p60 是認識的首要因素;特性:自然性、意識性、社會性、
實踐性,本質特性是社會性、實踐性
主體與主觀的區別和聯系
認識的客體 p60 特性:客觀性、對象性、社會歷史性
基本構成:客體的本質屬性和規律
基本形式:自然客體、社會客體、精神客體
客體與客觀的區別和聯系
認識的主體與客體對立統一的關系 p60---61
3 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決定認識) p59
來源(直接經驗是源,間接經驗是流)、動力、標準、目的
認識對實踐有能動的反作用 p60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辯證唯物主義能動的反映論 p61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
為什么要結合? 二者辯證統一的關系,實踐只有在正確理論指導下才能達到改造
世界的目的。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達到認識的目的,并在實踐中得
到檢驗、完善、豐富、發展
怎樣結合? 堅持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p610、p62
二、 認識的辯證過適
1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認識發展的第一次飛躍)
感性認識 p61 特點:直接性、形象
形式:感覺、知覺、表象
理性認識 p61 特點:間接性、抽象性
形式:概念、判斷、推理
二者辯證關系: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感性認識
感性認識有待于上升為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滲透
認識發展的第一次飛躍 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p62條件、
2 認識發展的第二次飛躍 p62條件、途徑、意義
3 認識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p62---63
三、 真理觀
1真理及其根本屬性 p62
真理的根本屬性是客觀性就是說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上又是主觀的。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就會出現多元真理   
  例題 (1) “有用就是真理”     
否認了真理的根本屬性,把“有用” 當作真理的屬性。是主觀唯心主義實用主義真理觀
(2) “真理靣前人人平等”
人人在“獲得” 、“服從” 真理是平等的,任何人任何階級在真
理 面前都沒有特權
2 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 p63 這是堅持真理觀上的辯證法觀點
3 堅持真理與發真理 p64 沒有到達了頂點僵化不變的真理
4 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 p65
練習: p68二:1、3
三:4、5、8、9
四:2、3、4



第五章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一、社會生活在本質是實踐 p75
1 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勞動---
勞動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
自然界向人類社會飛躍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
2 物質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p76
人與自然的關系---生產力
人與人的關系----生產關系 生產方式∶制約經濟、政治在內的全部社會生活
3社會實踐中主、客體相互作用構成了人類社會以及社會歷史 p76
二、社會的經濟結構
1 生產力---
人與自然的關系
三個要素∶勞動者--主導性
勞動對象
勞動資料--中的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客觀尺度
客觀性、社會性---p77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p77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經濟學手稿”、“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 等著作中多次論述“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 “另一種不需要資本家花錢的生產力是科學力量”
體力勞動 腦力勞動
機械化初級 9 ∶ 1
中等機械化 6 ∶ 4
全自動化 1 ∶ 9
19世紀生產與科技的關系是:生產--技術--科學,如:1782年制造出往復式蒸汽機,到19世紀中葉才形成熱力學原理。
當今生產與科技的關系是:科學--技術--生產 如:運用相對論及原子核
, 裂變原理,促進了原子理論在半導體、航運、發電等方面的應用;運用光亮子理論創
創造了激光技術建立了激光產業
科學技術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
2 生產關系 p77
人與人的關系 客觀性
動態生產關系——生產、交換、分配、消費
靜態生產關系——所有制關系: 基礎、核心、決定性質
生產中地位和相互關系
產品分配關系
生產關系的類型——公有制、私有制
3階級 p78

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社會徑經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
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階級的產生 p78 不要把階級的產生理解為暴力掠奪,經濟原因引起
產生階級
階級是經濟范疇,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是經濟標準
階級的實質是階級剝
階級結構 p79
三、社會的政治結構
1 上層建筑 p79
上層建筑的構成:政治上層建筑,(社會政治結構)
思想上層建筑,(社會意識形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統一就是社會形態
2 政治結構的核心
政治結構: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上層建筑
國家政權是社會政治結構的核心,也是上層建筑的核心
政治結構的基本內容 p79
3 國家 p80
(1)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國家是歷史產物,隨著階級的產生而產生隨著階級的滅亡而滅亡
國家的實質是階級剝削,是階級剝削的暴力機關
(2) 國體和政體 p80
國體: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
政體: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二者的關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反映國體,二者是內容與形式
的關系
(3) 國家職能 p80---81
對內政治、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其中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日益
突出
對外有國防和外交職能
四、社會的觀念結構
1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 p81
社會存在 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生產方式、自然環境、人口
因素,其中起決定作用、最重要的是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 社會生活的精神內容和過程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發展、內容形式、階級屬性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與社會存在不同步、與經濟不平衡、各形式相
作用繼承,最突出表現是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落后
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發展
2 社會意識的形式 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
(感性) (理性)
社會意識 包括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反映經濟基礎并為其服務,屬于上層建筑的部分,有階級性
非意識形態:不反映經濟基礎,不反映上層建筑的部分
意識形態的功能 p82
首要的、基本的功能——反映社會存在
最突出表現——創新功能

3 文化及其功能
文化廣義上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
文化狹義上專指精神文化,包括教育、科學、藝術、衛生、體育等的知識
文化的作用 p82
最主要功能是促進社會發展
4 精神生產及其相對獨立性 p83
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
練習: p85二:2、3、4
三:1、8
四:2


生產力 構成社會生產方式
生產關系 (三個方面總和) 生產關系中地位不同劃分階級


經濟基礎 構成社會形態
上層建筑

上層建筑 政治上層建筑 社會政治結構
思想上層建筑 社會意識形態

社會意識 社會心理
社會意識形式 社會意識形態
非社會意識形



第六章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主體的作用

一、 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1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和規律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統一是生產方式。生產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者辯證關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決定其性質、水平、變革
生產關系反作用干生產力:適應則促進其發展,反之
阻礙其發展
二者的矛盾運動 p90
二者的矛盾運動規律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 p91
2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及其規律
經濟基礎: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生產關系的總和
“總和” 針對生產力講叫生產關系,針對上層建筑講叫經濟基礎
上層建筑: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政治、法律、哲學、宗教、藝術等
觀點,以及與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
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統一是社會形態
二者辯證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決定其性質、變革
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二者的矛盾運動 p91
二者的矛盾運動規律是,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p92
二、 社會發展的動力
1 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社會基本矛盾 p94
生產力、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基本關系、
基本結構
基本矛盾從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又到新的基本適合到基本不適合
基本矛盾推動社會從量變到質變,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使社會不斷向高級
發展
2 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階級斗爭
分清階級斗爭與階級差別
階級斗爭的基本形式:經濟、政治、思想斗爭
階級斗爭根源是經濟利益
階級斗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政治斗爭
階級斗爭對階級社會發展推動作用的表現 p94
3 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生產力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以生產力的發展為最終原因 p94
衡量社會進步的根本尺度,要以生產力為標,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
基本觀
“三亇有利于” 、“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代表
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問,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人類歷史是人的自覺創造
1 社會發展規律的實現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 p94---95
2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p95
3 無產階級領袖的作用 p96
4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p96
練習: p98二:1、3
三:6
四:1、2、3



第七章 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

一、社會進步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 社會進步 p103
對“社會進步” 的理解注意:前進性、上升性;整體性
社會進步表現為不同社會形態的更替的社會質變,同一社會形態內部改革調整
的社會的量變
社會進步的根源是社會基本矛盾,首先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社會進步的必然性在于社會進步是辯證否的“揚棄” 過
社會進步的必然性在于社會進步是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2 社會進步的復雜多樣性
復雜性表現為社會進步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p104
多樣性表現為社會進步是統一性和多樣性 p104
三、 二、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1 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 p105
人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
的總和” p105
2 人的價值
社會價值即個人對社會的貢獻
自我價值(個人價值)即社會對個人的滿足
人的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貢獻與滿足的統一
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人生意義):世界觀決定人生觀是人生觀的理
論基礎,包含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在人生
方面的具體表現;人生價值是人生觀的核心,它影響著人生觀的其他方面
四、 三、 人的全面發展和共產主義社會
1 自由與必然 p106---107
自由是對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p112第3
只承認必然否定自由是宿命論,只承認自由否定必然是唯意志論
2 共產主義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p111第5
共產主義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p108
練習: p109 二:2、3
三:4、5
四:1、3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網

育路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原創"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育路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育路網發布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該及時向育路網書面反饋,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育路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盡快移除被控侵權內容。

咨詢熱線
010-51297401

咨詢熱線
188-1088-6235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日韩专区亚洲精品 | 色伦专区97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另类亚洲中文字幕 | 最新AV资源在线观看网 | 在线播放永久免费 | 亚洲性爱免费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