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起點06年大綱新變____史地
2006-03-09 10:29:33 來源:北京考試報
史地
歷史、地理:內容調整多
按新大綱規定,考試采取閉卷筆試,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006年高起點本專科史、地卷試題內容比例約為:歷史50%,地理50%;題型分數比例為單項選擇題80分,非選擇題70分;試題難易比例為:難題約10%,中等難度題約50%,容易題約40%。
對比2005年大綱,2006年大綱史、地兩科的考察內容出現了較多的調整,尤其是歷史,從考察形式到內容都呈現了較多的新意。
中國古代史部分———
變化一:原先對部分朝代的建立有知識點把握要求,新大綱則取消了對相關知識點的考察,例如商朝的建立、西晉的短暫統一、五代十國等知識點。
變化二:遠古時代章節增加了對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知識點把握要求,對遠古文化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仰韶文化,對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不再做要求。
變化三:三星堆文明、西周封建制、井田制等知識點不再做考察要求,新增加了二里頭文化、分封制知識點考察。
變化四:秦長城知識點、“編戶齊民” 、鐵耕牛犁和九章算術等知識點不做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知識點的章節位置進行了調整。
變化五:東晉與16國、士族與庶族內容的考察取消,增加了五胡內遷內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
變化六:取消了唐朝的建立、開元盛世、藩鎮割據內容,新增了文成公主知識點的考察。另外,對唐代重要的與外交流活動如唐與朝鮮、日本、印度的友好往來改變為通過玄奘、鑒真、譴唐史這些歷史人物來體現新的考察思路。
變化七:民族英雄岳飛被大綱列入了知識點考察范圍,遼、西夏和金等內容則大多被取消,新增了澶淵之盟。
變化八:取消了對明長城和清軍入關的知識點考察。
中國近代史部分———
變化一: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馬尾海戰、《中法新約》、旅順大屠殺等內容新大綱中未做要求。同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洋務派以及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等章節內容未做要求。
變化二:戊戌變法章節增加了公車上書、《天演論》等知識考察。
變化三: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知識考察點略減,包括興中會、同盟會、黃花崗起義等。新大綱只對孫中山與同盟會做了要求。辛亥革命部分刪去了南京臨時政策內容。
變化四:北洋軍閥、近代前期的文化等原大綱兩章節未做要求。
變化五:巴黎和會的知識點從五四運動章節中移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章節中,即從中國近代史挪到了世界近代史,因而考察的要點必然會發生變化。
變化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減去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內容。
變化七:國共對峙的10年章節不再考察國民黨前期的統治、五次反圍剿、“攘外必先安內”等知識點。抗日戰爭章節取消了八路軍與新四軍、偽政權的建立、三光政策等。國共合作抗日現在單成一節。解放戰爭刪減了部分考察內容,簡化為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和國民黨政府的覆滅。
變化八:近代后期的文化不再做要求。
中國現代史部分———
變化一:對開國大典、禁毒禁娼、反右運動等知識點進行了適當刪減,文革內容調整為“516”通知,紅衛兵,“九一三”事件,“四五”運動,粉碎四人幫,替代了原先的考察內容。
變化二:改革開放章節新增加了鄧小平南方講話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章節不再做要求,新中國的外交章節對新時期的外交發展不再做要求。
世界近代史部分———
變化一:新航路的開辟增加了哥倫布、麥哲倫兩知識點,文藝復興章節不再考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
變化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內容有較大調整,原有內容由大抗議書、克倫威爾、光榮革命等替代。同樣,美國獨立戰爭內容也有較大調整,知識點的考察從全景式了解轉化為較個體的事件,例如原大綱要求掌握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現要求掌握波士頓傾茶事件、來克星頓槍聲、《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等。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章節現在要求掌握三級會議、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雅各賓專政等新內容。
變化三:拉丁美洲的獨立戰爭全章不作為考察。
變化四:如珍妮紡紗機、瓦特與蒸汽機、林肯、《解放宣言》等諸多歷史人物被放在一個時代的位置來考察知識點的把握。
變化五: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亞洲革命風暴、亞洲、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等章節均不在本次大綱范圍內。
變化六:入侵波蘭、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戰役、德黑蘭會議、開羅會議、攻占柏林、日本投降等內容取代了原大綱慕尼黑陰謀和大戰的進程兩項內容。
變化七:9.11事件與反恐戰爭改為9.11事件與阿富汗戰爭。
世界地理
變化一:地球自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等知識點改頭換面,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更替這種貼近生活的題目來進行考察。
變化二:地殼和地殼運動章節中對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對固結成巖作用不做要求,地球上的大氣章節中對降水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不做要求,地球上的水章節中對潛水和承壓水不做要求。
變化三:石油在多個知識點中成為核心的詞匯,例如亞洲地理部分略有調整,中亞突出了石油資源概念,石油在非洲埃及經濟中則不再被列入考察點,重要國際組織章節對石油輸出國組織不再做要求。
中國地理
我國的人口政策、可持續性發展等被放在了較重要的位置。
歷史、地理:內容調整多
按新大綱規定,考試采取閉卷筆試,全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006年高起點本專科史、地卷試題內容比例約為:歷史50%,地理50%;題型分數比例為單項選擇題80分,非選擇題70分;試題難易比例為:難題約10%,中等難度題約50%,容易題約40%。
對比2005年大綱,2006年大綱史、地兩科的考察內容出現了較多的調整,尤其是歷史,從考察形式到內容都呈現了較多的新意。
中國古代史部分———
變化一:原先對部分朝代的建立有知識點把握要求,新大綱則取消了對相關知識點的考察,例如商朝的建立、西晉的短暫統一、五代十國等知識點。
變化二:遠古時代章節增加了對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知識點把握要求,對遠古文化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仰韶文化,對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不再做要求。
變化三:三星堆文明、西周封建制、井田制等知識點不再做考察要求,新增加了二里頭文化、分封制知識點考察。
變化四:秦長城知識點、“編戶齊民” 、鐵耕牛犁和九章算術等知識點不做要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知識點的章節位置進行了調整。
變化五:東晉與16國、士族與庶族內容的考察取消,增加了五胡內遷內容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
變化六:取消了唐朝的建立、開元盛世、藩鎮割據內容,新增了文成公主知識點的考察。另外,對唐代重要的與外交流活動如唐與朝鮮、日本、印度的友好往來改變為通過玄奘、鑒真、譴唐史這些歷史人物來體現新的考察思路。
變化七:民族英雄岳飛被大綱列入了知識點考察范圍,遼、西夏和金等內容則大多被取消,新增了澶淵之盟。
變化八:取消了對明長城和清軍入關的知識點考察。
中國近代史部分———
變化一:英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占北京、馬尾海戰、《中法新約》、旅順大屠殺等內容新大綱中未做要求。同時,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洋務派以及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生等章節內容未做要求。
變化二:戊戌變法章節增加了公車上書、《天演論》等知識考察。
變化三: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知識考察點略減,包括興中會、同盟會、黃花崗起義等。新大綱只對孫中山與同盟會做了要求。辛亥革命部分刪去了南京臨時政策內容。
變化四:北洋軍閥、近代前期的文化等原大綱兩章節未做要求。
變化五:巴黎和會的知識點從五四運動章節中移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章節中,即從中國近代史挪到了世界近代史,因而考察的要點必然會發生變化。
變化六: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減去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內容。
變化七:國共對峙的10年章節不再考察國民黨前期的統治、五次反圍剿、“攘外必先安內”等知識點。抗日戰爭章節取消了八路軍與新四軍、偽政權的建立、三光政策等。國共合作抗日現在單成一節。解放戰爭刪減了部分考察內容,簡化為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和國民黨政府的覆滅。
變化八:近代后期的文化不再做要求。
中國現代史部分———
變化一:對開國大典、禁毒禁娼、反右運動等知識點進行了適當刪減,文革內容調整為“516”通知,紅衛兵,“九一三”事件,“四五”運動,粉碎四人幫,替代了原先的考察內容。
變化二:改革開放章節新增加了鄧小平南方講話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章節不再做要求,新中國的外交章節對新時期的外交發展不再做要求。
世界近代史部分———
變化一:新航路的開辟增加了哥倫布、麥哲倫兩知識點,文藝復興章節不再考察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等。
變化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內容有較大調整,原有內容由大抗議書、克倫威爾、光榮革命等替代。同樣,美國獨立戰爭內容也有較大調整,知識點的考察從全景式了解轉化為較個體的事件,例如原大綱要求掌握獨立戰爭的背景和進程,現要求掌握波士頓傾茶事件、來克星頓槍聲、《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等。法國大革命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章節現在要求掌握三級會議、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雅各賓專政等新內容。
變化三:拉丁美洲的獨立戰爭全章不作為考察。
變化四:如珍妮紡紗機、瓦特與蒸汽機、林肯、《解放宣言》等諸多歷史人物被放在一個時代的位置來考察知識點的把握。
變化五: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亞洲革命風暴、亞洲、非洲的民族民主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民族解放運動等章節均不在本次大綱范圍內。
變化六:入侵波蘭、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戰役、德黑蘭會議、開羅會議、攻占柏林、日本投降等內容取代了原大綱慕尼黑陰謀和大戰的進程兩項內容。
變化七:9.11事件與反恐戰爭改為9.11事件與阿富汗戰爭。
世界地理
變化一:地球自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等知識點改頭換面,以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四季更替這種貼近生活的題目來進行考察。
變化二:地殼和地殼運動章節中對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對固結成巖作用不做要求,地球上的大氣章節中對降水的季節分配和年際變化不做要求,地球上的水章節中對潛水和承壓水不做要求。
變化三:石油在多個知識點中成為核心的詞匯,例如亞洲地理部分略有調整,中亞突出了石油資源概念,石油在非洲埃及經濟中則不再被列入考察點,重要國際組織章節對石油輸出國組織不再做要求。
中國地理
我國的人口政策、可持續性發展等被放在了較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