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專升本政治毛概復習題一
2008-04-17 09:46:15 來源:
2.如何認識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簡答)
3.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及其意義? (簡答)
4.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基本觀是什么? (簡答)
5.試述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6.試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論述)
7.試述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的標志是什么?
8.怎樣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論述)
9.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10.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和歷史任務是什么?
11.為什么說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簡答)
12.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是什么? (簡答)
13.簡述中國工人階級優缺點? (簡答)
14.論述中國由一個獨立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及過程? (論述)
15.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論述)
16.如何理解近代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論述)
17.試述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條件? (論述)
18.為什么說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主力軍? (簡答)
19.為什么說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簡答)
20.簡述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 (簡答)
21.簡述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點? (簡答)
22.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革命?(論述)
23.試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綱領? (論述)
24.為什么說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簡答)
25.怎樣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簡答)
參考答案
1.簡述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簡答)
毛澤東思想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和革命運動發展的必然產物。
⑴俄國十月革命開辟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新時代以及由此產生的世界和中國的政局變動,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⑵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論的根源。
⑶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毛澤東思想的產生提供了物質條件與階級基礎。
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是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總之,毛澤東思想是應時代呼喚并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
2如何認識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 (簡答)
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具體包括
⑴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⑵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⑶建設和軍事戰略⑷關于政策和策略⑤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6關于黨的建設
3.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及其意義? (簡答)
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毛澤東思想所規定的科學含義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⑵這個規定闡明了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既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國特色,因而是經實踐檢驗證明正確的;毛澤東思想是總結全黨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
⑶正確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是反對“兩個凡是”的教條主義和否定毛澤東思想的右傾錯誤傾向的有力武器,因而是完整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堅持以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的正確前提。
4.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基本觀是什么? (簡答)
⑴創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學說。
⑵制定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采取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時并閃的方針,制定了逐步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具體政策,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經濟文化落后大國中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艱難任務。
⑶提出了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初步探索。
⑷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為社會主義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并對經濟體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思想觀點。
(5)提出了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同性質矛盾的學說,著重產明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生活主題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
(6)確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逐步實現“四個現代化”任務,提出了走中國工業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時并舉的“兩條腿走路”的經濟建設方針。此外,毛澤東還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可分為不發達的和比較發達的兩個階段的設想,提出了“愛國一家”,“愛國不分先后”的思想與和平解放臺灣的提議,等等。(7)上述思想集中體現在毛澤東的《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等著作中。
5試述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論述)
⑴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展的普遍規律,揭示社會主義社會必將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后進入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是一般的指導原則,成為各國無產階級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列主義一般原理的同時,根據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具體特點,創造性地運用并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成為毛澤東思想的本質特征,是毛澤東思想最顯著的特點。⑵毛澤東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具體條件下的運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戰略思想和戰略目標來源于馬克思主義;在解決中國實際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獨具特色的內容,其基本方面,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豐富與發展,而并不違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⑶毛澤東思想又是完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農民為主要群眾,在這樣的國度中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遇到許多特殊的復雜問題。這決不是熟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和照搬別國經驗就可以解決的。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觀察分析中國實際,用中國百姓喜聞樂見的民族形式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規律。這些都是馬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中從未論述或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所以毛澤東思想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有民族表現形式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6試述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論述)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中國共產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等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萌芽。在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毛澤東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理論,提出了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初步形成。在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寫了大量著作,對新民主主義理論作了系統而完整的闡述,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歷程中,毛澤東等在工作重心轉移,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工業化,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執政和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特點是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但毛澤東晚年也有失誤,毛澤東思想在曲折中得到發展。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對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上面所述,就是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7.試述毛澤東思想達到成熟的標志是什么? (論述)
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等人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思想高度總結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完整的論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了多方面的展開,并達到成熟。⑵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作為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理論,其基本點是;①正確區分了中國資產階級的兩個部分及其作用,即買辦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對象,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革命的動力之一,但又具有妥協性,由此確立了在不同時期對資產階級的政策和策略。②科學地分析了中國農民階級及其各個階層,指出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國和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確立了鞏固的工農聯盟的思想。③明確地指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正確道路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內容,農村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戰略基地。④深刻地總結了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主要經驗,即是中國共產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⑶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從中國的歷史狀況和社會狀況出發,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特點和規律而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思想,初步形成于中國共產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在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豐富和完善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使中國共產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方針有一整套具體的政策,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由此達到成熟,并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理論基礎。
8怎樣理解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論述)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的統一的科學體系。
⑴從理論來源和本質屬性看:毛澤東思想根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鄧小平理論也根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孕育于毛澤東思想之中,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同當代中國時代特征相結合 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如果說馬克思列寧主義構成了鄧小平理論一般理論基礎,那么,毛澤東思想則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特殊理論基礎。這就說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與鄧小平理論,是具有繼承,發展的關系。
⑵從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的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它像一條紅線連接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牽住了這條紅線就會從根本上把握住從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毛澤東思想,再到鄧小平理論的,以及三者之間繼承與發展,堅持與創新的關系。⑶從總體系和總范疇看:毛澤東思想屬于馬克思列寧主義,鄧小平理論當然也屬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但是,由于馬克思,列寧,毛澤東和鄧小平所處的時代及時代主題不相同,自然就會使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風格上,主題上,方式上,角度上顯現出了差異。然而,它們之間在總體系和總范疇上是緊密聯系的,是一致的。
9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矛盾是什么? (簡答)
近代中國社會的基本特點,主要矛盾是:
⑴基本特點是:①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也是阻礙中國獨立發展的根本原因;②中國的封建勢力成為帝國主義奴役近代中國的社會基礎;③封建時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被破壞了,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__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依舊存在,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④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某些發展,但經絡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⑤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表現不平衡⑥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人民的貧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見的
⑵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10.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和歷史任務是什么? (簡答)
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和歷史任務是:
⑴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在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之下,近代中國由一個獨立的封建社會演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對外推翻義的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對內推翻封建主義的壓迫,實現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是資產階級革命應該完成的歷史任務。因此,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⑵近代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推翻封建主義的壓迫,實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工同富裕。
11.為什么說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簡答)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之所以成為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這是因為:⑴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西方資本帝國主義通過一系列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縱中國,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落后。政治上,西方列強踐踏中國的神圣主權,中國的領土主權,關稅主權,司法主權,外交主權等逐步喪失,中國已國不成國;經濟上,帝國主義控制,掌握了中國的海關,壟斷了中國的金融,航運,獲得了興辦工礦企業,鐵路,進行出口貿易等特權,中國的經濟命脈已牢牢地被列強控制了;文化上,西方資本帝國主義通過傳教,辦醫院,學校,報紙和吸引留學生等,實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國人民的精神被麻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壞;另外,西方列強還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殺人放火,無惡習不作,中國人民的物質損失 和精神傷害是無法估量的。因此,要改變近代中國貧窮落后的面貌,就必須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與掠奪。所以說,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⑵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主要支柱和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主義的統治是經濟現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礙,是中華民族進步的攔路虎;封建剝削制度的殘酷性和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使中國生產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極度貧困。所以說,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12.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是什么? (簡答)
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從此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不斷向前發展,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⑵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和斗爭策略,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的目標和走向勝利的道路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溝通了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的聯系,為中國革命獲得了廣泛的國際援助和避免走資本主義的道路提供了客觀可能性。
13簡述中國工人階級優缺點? (簡答)
①中國工人階級最早產生于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到70年代成為產業工人。隨著中國近代工業的不斷發展,工人階級的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已達200萬人以上。②中國工人階級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一樣,具有工同的階級優點:第一,不占有生產資料,因而具有大公無私的徹底的革命性;第二,他們與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系,是新的生產力的代表;第三,他們富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③中國工人階級除了具有世界上一般工人階級的優點以外,還有自己的特點:第一,高度集中,容易形成強大的政治力量;第二身受三重壓迫,即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的三重壓迫,所以反抗精神強,革命堅決徹底;第三,中國工人階級多數來自破產的農民,所以便于和農民結成鞏固的聯盟。
14.論述中國由一個獨立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及過程? (論述)
⑴西方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是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中國腐朽的封建主義制度,也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要原因。⑵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①1840-1842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戰爭結束后,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中國的領土主權,司法主權,關稅主權開始失,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這社會。②1856-1860年,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又與列強簽訂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進一步加深;1894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戰爭,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開始在中國投資設廠,進一步加深了對中國的掠奪,中華民族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速;③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強迫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帝國主義牢牢地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命脈,中國社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5.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論述)
⑴近代中國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之間的矛盾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前仆后繼,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但舊民主主義革命屢次失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呼喚新的領導階級及政黨。這個新的階級只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 ⑵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中國的元首階級隊伍成長壯大,到五四運動前,人數已達到200萬。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運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工人的罷工次數增加,斗爭的內容從經濟斗爭轉向政治斗爭,中國元首階級開始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轉變。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階級基礎。⑶五四運動以后,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批宣傳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報刊;出現了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比較系統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陣地和影響隨著對各種反動的,錯誤的思想,流派的斗爭的勝利而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⑷五四運動中,中國的元首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顯示了巨大的力量。一批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經過五四運動開始到工人群眾中去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此基礎上,他們建立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就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組織基礎。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產生是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
16.如何理解近代中國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論述)
⑴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也就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中國人民始終面對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個任務互相關聯,但不能相互代替。前一個任務是為后一個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
⑵由于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國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必須首先進行反帝 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才能為發展生產國,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工人富裕創造前提。所以,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基本任務。中國近代的歷次革命運動包括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在內的三大高潮,都在為完成這一任務而努力。⑶革命的性質是由革命的對象和任務決定的。中國革命的任務,是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而不是針對一般的資本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所以毛澤東指出這個階段的中國革命的性質,不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而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
17.試述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轉變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條件? (論述)
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歷史的必然。
⑴五四運動以前的中國革命運動和歷次反抗斗爭,相繼走向失敗。歷史證明農民階級與資產階級不能領導革命直到勝利,太平天國革命和辛亥革命已經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辛亥革命由勝利轉入失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中國仍然需要繼續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⑵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工人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工人運動也隨著發展,先進的元首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使革命有了新的領導階級。
⑶1915年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猛烈地反對封建文化,大力宣傳民主主義文化,為新思想的傳播創造了思想文化條件。十月革命勝利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傳播,以科學的思想武器指導中國革命,這表明中國的先進分子已經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以此代替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作為革命旗幟。⑷十月革命開辟了元首階級革命的新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處于一個新的國際環境并成為世界元首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以上這些條件,使中國革命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具備了經濟,政治和思想條件。由于五四運動的爆發,中國革命實現了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
18為什么說農民階級是中國革命主力軍? (簡答)
⑴中國是一個封建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80%以上。他們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中所說的“人民大眾”的主體。沒有這個主體群眾的參加,任何形式的中國革命都不可能真正成功。⑵農民階級是帝國主義的掠奪對象,是封建地主階級的直接壓迫對象,他們具有強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⑶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是革命的基本內容。要完成這一任務,就必須發動和依靠廣大農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土地革命。⑷元首階級對農民階級的領導,是實現元首階級領導的核心問題。廣大的農民特別是貧農,是元首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從以上革命的任務,內容,領導權以及革命的依靠力量各方面分析,中國農民階級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
19為什么說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簡答)
⑴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首要對象。帝國主義控制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命脈,并在中國大量傾銷商品,直接打擊了中國的民族工業和個體農民,嚴重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帝國主義踐踏中國主權,割占中國領土,并成為中國封建統治階級的總后臺,嚴重阻礙中國社會進步。所以必須首先反動帝國主義,才能爭取民族獨立。⑵封建主義是中國革命的另一主要對象。地主階級殘酷地壓榨和剝削農民,使農民生活極端貧困,農業生產力極為低下,致使中國工業化與現代化缺少最起碼的條件;封建剝削制度是封建專制政治的社會基礎,所以封建主義是中國現代化和政治主體的主要障礙。只有反對封建主義,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20簡述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 (簡答)
農民是中國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天然的,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中國是一個家業大國,農民占全國總人口的80%以上。農民階級包括富農,中農和貧農,三者狀況不同,對于革命的態度也不一樣。富農占農村人口5%,他們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貸,帶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參加勞動。他們在農民群眾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可能綁架一份力量,在反對地主的土地也可能保持中立。中農約占農村人口的20%,一般不剝削別人,經濟上能自給自足,政治上沒有權利,受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壓迫,“不但能夠參加反帝國主義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夠接受社會主義。因此,全部中農都可以成為元首階級的可靠的同盟軍,是重要的革命動力的一部分。中農態度的向背是決定革命勝負的一個因素。”貧農,連同雇農在內,約占農村人口的70%,貧農沒有土地或很少土地,是中國革命最廣大的動力,是工人階級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軍,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21簡述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點? (簡答)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目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其主要特點有:第一,新民主主義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封建人們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第二,新民主主義的,即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是采取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三,新民主主義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過程中,一定時期采取的一種過渡性質的國家形式,既有社會主義因素,又有非社會主義因素,其前途是社會主義。
22為什么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革命?(論述)
⑴新舊民主主義革命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們之間有聯系又有區別,聯系是革命對象與動力相同,最大區別是革命的領導者不同。五四運動后的中國民主革命,領導者已經是中國的無產階級。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成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者。⑵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后特別是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迅速取代了五四運動前的西方民主主義的思想作為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國人民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重要特點。
⑶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因此有了與舊民主主義革命完全不同的前途。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避免了走資本主義道路,但又不是立即建立社會主義制度,而是把新民主主義作為一種過渡,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進入共產主義。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又一特點。⑷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世界已進入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那種舊式的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過時了,任何殖民地國家發生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都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范疇。從以上四點看,中國冷氣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3.試論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綱領? (論述)
毛澤東在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同時,還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綱領,作為貫徹執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綱領是推翻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一綱領是新民主主義政治的集中體現。新民主主義政治的特點是:⑴“國體”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們在內的幾個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⑵“政體”是指政權的構成形式,就是指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采取什么形式來組織政權機關。與新民主主義國體相適應的政體是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會制。⑶新民主主義政治既與警察美式的三權分立有本質區別,又與蘇聯的無產階級蘇維埃不同,是一種帶有過渡性質的國家形式,其前途是社會主義。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是“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具體說來:⑴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中心內容。農民問題,疾要的是土地問題。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主要內容,而且也是解放社會生產力,實現工業現代一個必要步驟。⑵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的又一項重要內容。官僚資本是國民黨反動力政權的經濟基礎,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沒收官僚資本具有雙重性質,即新民主主義革命性質與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從而為向會主義過渡奠定了基礎。⑶保護民族工商業,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中極具特色的一項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實際上是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是指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這種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社會主義文化,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⑴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這種文化反對帝國主義壓迫的奴化思想,主張中華民族的尊嚴和獨立,⑵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科學的,它強調的是科學的內容。這種文化反對一切封建迷信思想,主張實事求是,主張客觀真理,主張理論與實踐的統一。⑶新民主主義文化是大眾的,強調的是大眾的方向。這種文化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農勞苦民眾服務的,并逐漸成為他們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總之 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具體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4.為什么說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戰爭? (簡答)
①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是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只有動員和依靠廣大農民群眾進行土地革命,才能完成這一基本任務。②中國人口的80%是農民,他們是革命的主力軍。人民軍隊的來源主要是農民、八路軍、新四軍、中國人民解放軍,實際上就是空著軍裝的農民。③中國革命進行的長期武裝斗爭,主要是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農民戰爭,廣大農村是革命的戰略基地,這是敵人統治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在此積蓄和發展革命火種。因此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農民,創建根據地,是革命必由之路。從以上各點看武裝斗爭實質上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革命戰爭。
25.怎樣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簡答)
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是黨指揮槍。怎樣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呢?主要是通過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來實現。⑴思想領導就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我軍的指導思想,堅持對軍隊進行軍隊性質與宗旨教育,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⑵政治領導就是用黨的路線方針與政策上的正確指揮軍隊工作,使其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⑶組織領導就是在軍隊中建立和健全黨的各級組織,把支部建軍在邊上,班排建立小組,保證軍隊絕對服從黨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