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成考專升本政治鄧論模擬試題二
2008-05-06 13:53:44 來源:考試大
(2)必須堅持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
(3)建立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體系;
(4)采取切實措施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
(5)實施科教興農。
43、(1)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還不能涵蓋一切領域,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存在和發展,并使其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種客觀必然。
(2)非公有制經濟有其重要作用對促進公有制經濟的改革,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4、(1)增強綜合國力,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從廣度、深度擴大對外開放。
(2)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
(3)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優化進出口結構。
(4)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
(5)正確處理對外開放同自力更生的關系,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45、(1)政治協商,主要是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協商。
(2)民主監督,主要是對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法規實施情況,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
46、(1)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
(2)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補充、互相協作、協調發展,發揮國民經濟的整體優勢。
(3)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是我國消滅貧困,使全國人民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水平,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4)加快不發達地區,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對于保持社會安定,加強民族團結,鞏固國防都有重要意義。
47、(1)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做到"三個代表"是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體現,是黨的一切事業、一切活動以及自身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之基。總結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經驗,黨之所以取得執政地位并能夠長期執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能夠始終做到"三個代表".
(3)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之源。中國共產黨的最大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在新世紀艱巨任務面前,黨必須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黨就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四、論述題
48、(1)我國的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資源相對貧乏,最大的國情是我國正處在并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是黨的基本綱領。
(2)當前,我們必須把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統一起來,一方面,我們要始終堅持共產主義的前進方向,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要堅定共產主義的信念,另一方面,我們又要腳踏實地地做好現階段的每一項工作,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努力。
(3)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而空談理想,就會脫離實際。
49、(1)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
(2)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只要中國實現了自己的發展目標,中國就會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可見,發展是硬道理是一個帶時代性和國際性的命題。
(3)最終說服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要靠我們的發展。
(4)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中國要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爭在國際事務中有自己的發言權,人民生活究竟怎么樣,都要靠發展。
(5)善于把握機會來解決我們的發展問題,因為不抓住機會,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發展機遇稍縱即逝,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50、(1)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這是生產社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和生產專業化、協作化程度不斷提高,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一種開放型經濟,必須要求突破國界,發展成為統一的世界市場,由本國范圍發展為世界范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掌握一切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工藝,生產本國所需的所有產品。每一個國家,都要進行國際間的交流和合作。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閉關自守。歷史經驗教訓一再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從我國實際情況看,資源相對不足,資金嚴重缺乏,科學技術落后,管理知識和經驗不足,也迫切需要擴大國際經濟,技術交流,引進資金,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發展對外貿易,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