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進春晚的成教生:解福印
2008-08-27 16:57:40 來源:
2008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中華武術《盛世雄風》節目在武術人或飄逸或剛健的表演中,讓億萬觀眾為中華武術自豪。很少有人知道,節目的武術教練之一解福印從2003年到2008年,已連續6次走進春晚。可能更少有人知道,解福印還是北京電影學院的成教生,這個來自安徽農村的孩子,用努力證明了對夢想的追求。
少林寺走出的“小和尚”
解福印1979年出生于安徽阜陽農村,貧窮的家庭讓他記憶猶新:土坯房四處透風無法再居住時,父親咬牙借遍親朋好友,籌集到蓋新房的錢。新房建到一半,奶奶查出患了食道癌,父親將建房工作停下,用建房的錢替奶奶治病,但最終也沒能挽回奶奶生命。新房最終借錢完工,但添了沉重債務,家里的生活只能靠父親外出打工,母親侍弄莊稼和飼養雞鴨維持。當時,父親只要一理光頭,鄰居們就知道“老解又要外出打工了”。因為覺得在外面理發太貴,理光頭能長時間不用理發,于是光頭成為父親外出打工的標志。
15歲時,解福印來到河南少林寺塔溝武術學校習武,雖然年紀小,但家庭的貧困讓他比同齡的孩子更懂事。練武是辛苦的,每天天未亮,解福印和同學就要起床練功,即使下雪也不間斷。冬天在山里練功時,積雪沒過腳面,腳常凍得失去知覺,身上卻在淌汗。當時家里沒錢貼補,解福印幾乎每頓兩個饅頭一點兒咸菜,一頓飯僅花五毛錢。對他來說,能吃根油條、下碗面條就是改善生活。當時,學校每周組織看露天電影,冬天別人穿棉鞋,解福印腳上穿的還是單鞋,腳凍得受不了。后來,每次看電影前,解福印就從鋪的褥子里掏些棉花裹在腳上保暖,冬天還沒過去,他的褥子只剩下薄薄一層床單,他常在夜里凍醒悄悄哭。
由于勤奮好學,成績突出,解福印18歲畢業時留校任教練,這讓他意氣風發,內心產生一種自豪感。看在眼里的父親在一次書信來往中,用一首詩提醒他:“山外青山樓外樓,英雄好漢爭上游。爭了上游莫驕傲,還有英雄在前頭。”這首詩解福印始終銘記,也促使他不斷進步。這個從少林寺走出的“小和尚”,從最基層的教練做起,逐漸成為學校重點隊、專業隊教練,最終成為少林寺塔溝武校藝術團的業務團長。
坐火車“走讀”學成教
2000年,解福印考入成都體育學院大專函授班。學習,讓山溝里的解福印認識到自身的差距。第一堂英語課,解福印一句也聽不懂,甚至連課本封面上的美術體“ENGLISH(英語)”也不知啥意思,請教一旁的女同學,她吃驚地反問“你連這個單詞也不認識?!”這句話讓他羞得恨不能鉆到課桌下面去。解福印在英語書上寫下:“世界上最不值得可憐的人,就是那些好了傷疤忘了痛的人。我要永遠記住這個傷疤,一定要發奮學習。”畢業時,解福印不但英語成績合格,還被評為三好學生。
2004年,解福印被著名導演焦乃積推薦到北京舞蹈學院脫產學習。北京的學習生活,開闊了他的眼界,讓他知道還有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專業高校。
2006年,解福印參加了成人高考,被北京電影學院繼教院導演專業錄取,成為專升本業余班的一名學生。2007年3月開學時,解福印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聽的第一堂課,他心里暗想,如果上課學不到東西,就放棄學習。進校后,學校嚴謹的學術氛圍,高水平的師資,將他深深地吸引,迫使他繼續學習下去。于是,北京電影學院有了這個每周坐火車來學習的學生。
上學期間,解福印每周五晚從河南坐22:16的火車,第二天早上6:00到北京,而后打車到北京電影學院趕8:00開始的課,周末兩天學習后,再于周日下午坐火車回河南。由于經濟上的壓力,解福印從來舍不得坐臥鋪。有時只能買到站票,他就在別人的座位下鋪層報紙躺下,常常被人踢到臉上。每周一次的來回奔波,讓解福印倍感疲憊,但為了學習他認為值得。
中華武術折服億萬觀眾
2003年央視春晚的《十二生肖拜大年》節目,是解福印帶領學生走向春晚的開門紅,但這個節目在上春晚前,解福印并沒有多大信心。當時,學校請來多次擔任春晚策劃的焦乃積,準備創編《十二生肖拜大年》節目,用十二生肖的拳術來展現。可是十二生肖中只有蛇拳、猴拳等讓人熟悉,有些屬相沒有拳術,有人認為這個節目行不通。解福印憑著自己的武術功底,并根據農村生活經驗,把印象中的牛、雞等動物形態和少林拳術結合,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把十二生肖拳術全部創造出來。奔赴北京時,解福印連換洗的衣服也沒帶,他覺得“被斃的可能性很大,很快就回來,拿衣服多余”。然而,這套拳法表演后反響很大,其中“兔翻”連續4年參加央視的春晚。
隨后,解福印編導的武術節目連續登上春晚舞臺。2004年的《英雄小哪吒》、2005年和成龍共同表演的《壯志凌云》、2006年的《百家姓》、2007年的太極拳表演《行云流水》、2008年的中華武術《盛世雄風》,他都擔任了武術指導或教練。這個出身農家的成教生,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晚會上,在讓億萬觀眾折服中華武術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