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09高考“一考定終身”面臨“三座大山”
事件概述:
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干24日接受人民網訪談時指出,2009年共有11個省份進行新課改高考。有的省把學業水平測試作為高考總分的一部分,作為錄取的參考。今后的高考制度將包括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以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錄方式。(《人民日報》4月27日)
可以看出,教育部這次對“高考制度”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一方面,將由現在的單一高考考試的考核錄取方式轉變為包括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在內的多種考核錄取方式;另一方面,中央可能加大對地方在教育管理上的放權。
這次高考改革的初衷很好,誠如戴家干先生所言,就是希望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錄方式。將“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兩項考核方式加入到高考制度中,這可從制度上扭轉不少學校、家長們“只看分數不看質量”的錯誤教育觀念,還能通過其多重考核方式促使學校、學生注重各類學科學習間的平衡,抑制明顯的“偏科”。教育改革的形勢似乎陡然大好,兩會代表們的提案、教育部官員們的調研、廣大學生家長們的期望,轉眼間仿佛真的給中國教育制度帶來了新的希望。
但是,“易說不易做”,初衷歸初衷,實施起來那絕對是另一碼事兒。平心而論,這次戴家干先生的講話只是告訴我們高考改革的總體方向和大體變化,并沒有給出在各地區實施的改革細則,尤其是中國現在還存在極大的地區差異。再加上中國向來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傳統”,這次改革的實施可能得經受“三座大山”的考驗。
由于此次改革涉及的“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評價”內容已先行在江蘇等沿海省份試行,我們不妨以江蘇試行的高考制度為參考,以窺“三座大山”真面目。
在加入兩個新環節后,首當其沖地,第一座“大山”就擺在“新高考”面前:可能導致考試戰線過長,無形中加重學生考試負擔。以江蘇為例,該省“學業水平測試”的科目設置包括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含信息技術、通用技術)7門,其中必修科目5門,選修科目2門。這樣的設置是想保證通識教育的質量,避免一些考生為高考而放棄“其他非高考科目”學習的現象。出發點固然好,但是,這7門加在一起來考,對考生來說可就不僅是“腦力活”了。
江蘇的相關文件中規定,必修科目水平測試時間每科為75分鐘,選修科目水平測試時間每科為100分鐘,這樣,7門的考試時間就是375分鐘必修考試加上200分鐘選修考試,總共575分鐘。近10個小時的時長堪比高考強度。這還僅僅是考試時間,再加上每科的復習時間,“戰線”長度可想而知。更為要命的是,必修科目測試安排在高二下學期、高三下學期進行,而選修科目測試安排在高三下學期進行,大致是每年的4月初。此時,離高考最后沖刺已所剩無幾,但是考生卻不能專心復習高考,他們還必須專門抽出時間來復習“綜合水平測試”?忌池摰膲毫上攵。安排這樣的“魔鬼賽程”,考生想不“厭考”都難啊。
而第二座“大山”可能是繁瑣的考試程序帶來的適用性差和評價標準缺乏統一等問題。在江蘇的7門水平考試科目中,2門選修科目由考生在歷史、物理兩門中選擇一門,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四門中選擇一門,剩下的5門為必修科目。這樣確定考試科目確實給考生以選擇空間,但該“水平考試”歸入高考考核范圍之后,科目的組合就與高校如何選擇錄取學生緊密相連。同時,各高校選擇考生的標準各不相同,且大多在高考之后才公布,這就使考生在選擇科目組合上帶有一定盲目性。試想,一個高考成績優秀的考生如果因為之前水平考試科目組合不符合所報高校專業招生的要求而落榜,那當初設置這樣的科目組合豈不是多此一舉。
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綜合評價”中。與考試以“分數論英雄”的極端務實不同,“綜合評價”是一種“極端務虛”的考核。各個學校、各個省市地區都有各自認為“合理”的“綜合評價”體系,要說綜合評價應該包括或不包括哪部分,各自都能說出道理,但因此帶來的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的問題向來為人所詬病,能否將之統一關乎“新高考”能否切實達到綜合評價的效果。
這最后一座“大山”則是人為因素可能影響高考的公平度。首先是“學業水平測試”的命題問題。由于該測試基本由地方考試院命題,這就對各地方命題水平乃至能否較好體現公平提出考驗,地方官員與中央之間的博弈不可避免。
其次,在學術腐敗不時耳聞,學校官僚化加劇的背景下,民眾有理由擔心“綜合評價”這一“務虛”的考核方式是否能發揮應有效果。極端地設想,如果“綜合評價”沒有得到很好地監督管理,到時會否出現這樣的場景:那些與老師搞好關系的學生、那些其親戚與學校領導私交密切的學生占得先機,“綜合評價”一路綠燈,而那些真正埋頭讀書的勤奮學子卻反倒吃“啞巴虧”,有苦說不出。倘若這樣,那“綜合評價” 就是在給高考添亂,是在嚴重破壞考試公平。
高考制度終于迎來了改革,這絕對是新的開始,但可喜可賀之余,不能忘記這萬惡的“三座大山”?缭剿鼈,高考制度才能獲得脫胎換骨的重生,望教育決策者們能隨時傾聽各方面的聲音,以人為本,圍繞學生來推進高考改革,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考錄方式很重要,改變實際的改革效果更重要。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