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析就業率 綜合自身正確填報高考志愿
高中畢業生在選擇專業和大學時,應該把眼光放長遠,提前考慮到今后的擇業問題,學會科學分析就業率,達到正確指導填報志愿的目的。
填報高考志愿時,可供考生選擇的熱門學校、熱門專業很多,但并不是每個熱門都適合每個人。首先,應準確分析自己在高考生中所處的位置,避免高分低報或落榜。其次,就熱門專業來說,有些專業的畢業生雖然在社會上很“搶手”,但如果你對它缺乏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或者性格、氣質類型不適合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也不必盲目地追逐這種“熱門”。假如由于你的身體狀況(如近視、色盲、肝功能欠佳、身體有某種殘疾等)而被限報某些專業,自然不能硬著頭皮去吃“閉門羹”了。
因時而異
熱門和冷門是相對而言的,現今的就業率只是今后社會需求的參考,現在的熱門將來可能成為冷門。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專業相當熱門,許多考生為了考進這類熱門專業,寧可選報名氣不大的學校,甚至自費報考這類專業。幾年之后,由于金融機構人滿為患、外貿行業不景氣等原因,原來的熱門不那么熱了,低檔次高校的此類專業畢業生有很大的就業困難,而前些年頗受冷落的師范、畜牧、園林等專業,卻因社會需求大,如今在不少地區成了搶手的熱門專業。
因地而異
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對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有些專業在這個地區可能是緊缺的熱門,而在另一個地區就不那么熱,甚至成為冷門。因地而異填報志愿對考生來說很重要,因為從目前我國高校管理體制和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看,許多原中央部委所屬的高校下放到地方管理,更多的院校畢業生將在各自所在的省份就業,即使是面向全國就業的重點大學,畢業生也有相當一部分要回生源所在地就業。所以,把握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特點,才能有的放矢地選擇真正利于自身發展的學校和專業。
就業率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由于統計的概括性,一些具體情況很難在排行榜上得到體現。比如某些冷門專業就業率很高,這可能與招生人數少有關,有的甚至是指令性計劃招生或屬于定向培養,有的則是隔年招生,這類專業的就業率很難說對考生有什么參考價值。
公布高校就業率的目的是引導高校根據社會需求來制訂招生計劃,調整專業結構,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就業率統計的復雜性,現在的就業率很難反映4年后就業市場行情。因此,考生要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對就業率進行客觀分析。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