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平行志愿填報下按專業大類招生是趨勢
大學生就業時和所學專業不對口的現象越來越普遍,一項調查顯示,哲學專業畢業生70%的就業是在金融、銀行等行業;藥學專業畢業生在醫療衛生等機關事業單位就業的只占到40%。
今天是考生向學校遞交高考志愿表的截止日期,記者注意到,今年復旦大學、上海師范大學都改革了招生方案,實行了部分專業按大類招生的新政策。業內人士分析,在平行志愿下,按專業大類招生能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今后會有愈來愈多的高校實施按專業大類招生。
找工作專業不對口現象明顯
復旦大學近日披露了該校2008屆上海生源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數據顯示,該校去年1580人上海生源畢業生中,選擇讀研究生587人,選擇就業993人。而就業去向中所謂最熱門的行業(指:會計/法律/咨詢/服務/金融/經貿/銀行/證券/期貨/投資/保險類)占了58.1%。
復旦有70個學位專業,在該校招生最不熱門的哲學學院29名畢業生中,有12人讀研,17人就業,其中在熱門行業就業的比例占到了70%,而另一大冷門藥學專業的30名就業學生中,在熱門行業就業的比例也占到了46%。
這一調查數據,一方面顯示了實施通才教育以來,學生綜合素質以及適應能力較強。另一方面,則反映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時專業不對口現象明顯。據一份對2007屆大學畢業生的調查顯示,上海9所211工程院校近4成畢業生就業與專業不對口。
專業學習與職業理想差異大
專家指出,專業與就業不對口,能一定程度說明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理想是有差異的。據了解,目前本市各本科院校基本都已達成了共識:只要考生愿意全部服從志愿調劑,身體和思想健康,見檔即取。為了進入一流大學,考生對專業一般都表示“服從志愿調劑”。考生的退檔風險雖然降低了,但是要想滿足專業志愿卻難以兩全。這也使大學生專業學習與職業理想差異增大。
去年高考的小劉最向往的是同濟的景觀學專業,可因為分數線的差距,小劉最終被調劑錄取到醫學專業。而小劉對當醫生并不感興趣。專家指出,學生志愿填報多數由家長做主,而家長往往重視學校名氣,并不注重專業,導致考生個人興趣得不到滿足,不利于考生的學業,甚至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
按專業大類招生是趨勢
“在選擇志愿時,多數人難免對專業的了解和選擇相對盲目,未必清楚專業真正的發展前景,甚至連自己是否對這個專業感興趣都不清楚。 ”東華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說。該校從2003年就開始試行按專業大類招生。按大類招生以后,同一類的幾個專業被“濃縮”到一個學科大類里,考生選擇一個大類,就等于選擇了幾個專業,相當于增加了對不同專業的選擇機會。由于基礎扎實,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面也增加。
目前,包括北大、清華、人大等部屬院校,都紛紛實行了按大類招生的政策。今年,復旦大學在原來復旦文理學院的基礎上,推出10個大類(含28個專業)的招生方案,學生后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專業。而上海師范大學今年也推出了17個專業按7個學科大類招生的方案,考生在學習一至兩年后,可以結合學習成績、人生規劃和興趣專長更加理性的選擇專業。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平行志愿在全國越來越多省市推廣以及大學生就業的去向分析來看,從過去的部屬院校擴至市屬院校,按大類招生的學校正在逐漸增加,這將是今后高校招生的一大趨勢。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