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地理看書分主次 表述正確撿回常丟的8分
昨日上午,東南快報社主辦的“高考沖刺名師講座”第8場——“考前20天該如何復習地理”精彩開講。福州三中地理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車云建議考生最后階段“回歸課本”,并為考生梳理歸納了重點主干知識。
車云告訴考生,最后20天,看書方法要得當,重點、容易掌握的內容要先看,答題時盡量引用課本原文內容,做到表述正確,這樣可以“撿”回大部分考生經常丟掉的8-10分。
今年試題本土化傾向明顯
今年高考地理新增了實驗題和選做題。選做題,主要考考生判斷災害或環境污染的類型、危害、分析原因、解決措施等方面;而實驗題,可能會給出實驗過程,考其中的地理原理和現象。
應付實驗題,關鍵在于掌握基本地理原理,特別是氣候章節里的原理。車云提醒考生一定要抓住“熱力環流”的原理,這是大氣運動的基礎和核心。
在解答這類題目時,要把題目中的概念、過程找出來,例如地理中的位置,這是絕對重要的,還有一些時間和地理現象的表述要與知識點聯系起來,這樣就找到突破點了。
同時,今年試題本土化傾向明顯,閩臺經濟協作、閩臺農業合作,海西經濟發展、海西港口建設、“大三通”、分析福建沿海臺風災害等為常見的考查載體,強調運用地理學科知識進行分析、闡述和評價實際問題,突出考查考生的學科素養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20天看書分主次先后
最后沖刺階段,不要把時間花在大量做題上,應當回歸課本。最后20天里,課本要有重點,有先后順序地看。
比如最容易的《必修三》部分,可以先看;再有,因試題本土化傾向明顯,那么有關福建的內容就是重點;先看知識點框架,再對框架內知識點的異同處作比較記憶……
在有限的時間里,對一些難點內容,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運動、地殼運動等,平時地理成績在60分以下的考生可以跳過這部分內容,把其他基本的知識點掌握就可以了。
難題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不高,為保證得分率,應以常規復習、課本復習為主,同時多加訓練,盡量避免在考試中出現非知識性的失誤。所謂非知識性的錯誤,指的是知識點表述不準確,高考中由于表述不準確這種非知識性的錯誤而導致丟分的約占10%。
而回歸課本,熟悉課文,盡量用課本原文來闡述知識點,做到表述準確,無形中“撿”回了8-10分。
最后階段應梳理知識點復習時要重視地圖
高考突出對重點主干知識的考查,特別是考生對地理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與掌握。如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影響工業布局、交通線建設及港口建設的區位因素;區域定位、區域特征;大氣運動、氣候類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線圖的判讀;區域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問題;常見的日照圖及太陽周日視運動圖的判讀;臺風災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資源能源的跨區域調配等。理解基本概念要透徹、準確,不可似是而非,這樣才能學會運用專業術語答題。
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比例約3:1,復習應以自然地理為主,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有機結合。初中的中國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側重“區域空間定位”、“區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區域認識方法”的內容。
但最后復習階段,對于知識結構的梳理方法不同于初期階段,建議按內容專題梳理,將所學知識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車云建議考生先看書,看了書之后自己總結一個結構圖,而不是要看別人的資料進行總結,自己總結的東西容易記憶。
復習時應多注意地圖,注意位置的問題?梢詫⒅匾慕浘暰經過的地理事物進行記憶,考試時可通過這一點找到地圖所表達的位置。
圖形資料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復習時可將各類地圖分類,歸納讀圖方法。例如:地理示意圖、等值線圖、剖面圖、區域圖、地理統計圖、景觀圖。
三類考生復習策略
低分考生大膽放棄
中等考生爭取突破
想拿高分細化知識
車云建議,低分考生最后20天要學會“重點突破,大膽放棄”。中等分數的考生復習內容不應該放在自己掌握得較好的知識點上,而應放在自己還沒掌握好,又能夠在短時間取得突破的知識點上。最后一個月,人文地理比較容易獲得好的收獲,要特別注意一下《必修三》這一本書。
對于想拿高分的考生,一定要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盡量避免低級錯誤。如知識結構完整,就要細化知識點,不要讓知識點模糊。
一句話,大家都要“回歸課本”。
另外,想拿高分的考生不能避開“地球運動”的內容,要掌握“時間計算”、“日期變化”、“周日視運動”、“晨昏線”這四類型的題目。
最后20天,考生要強化區域空間定位知識點,“區域分界線最容易考,考生要記憶一些典型分界線的經緯度,對于中國地圖中的典型區域和分界線,最好還要記住形狀,比如福建的武夷山等等,要能聯系區域的氣候歸屬,平常強調的六大經緯線要熟記!避囋谱詈髲娬{說。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