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焦慮怎么辦?(2)
焦慮是考生對考試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應;主要表現為在迎考及考試期間出現擔心、緊張、不安、恐懼等復合情緒障礙,還可伴有失眠、消化機能減退、全身不適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癥狀。
A、是B、否
17、經常出現頭痛、頸痛、背痛。
A、是B、否
18、時常感覺手腳麻木或刺痛。
A、是B、否
19、一想到考試就會臉紅發熱。
A、是B、否
20、常常發呆或做白日夢(不切實際的幻想)。
A、是B、否
計分辦法:
在每道題中,選擇“是”得1分,選擇“否”得0分。統計總分。
參考評語:
0—5分:
顯示基本沒有考前焦慮的癥狀,或是程度很輕,不會對身體或心理造成損害,對考前的復習和準備不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有利于考試時的發揮。經常保持這種程度的焦慮水平,對于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都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是較好的考前應對水平。
6—15分:
顯示孩子有一定的考前焦慮癥狀,但并不嚴重,對身體或心理不會造成較大的損害。
16—20分:
顯示有較嚴重的考前焦慮癥狀,對身體或心理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對考前的復習和準備會產生惡劣的影響,極不利于考試的發揮。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程度的焦慮水平,對于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健康的心理都具有極為消極的影響,是嚴重影響考試準備的考前焦慮水平,應立即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調解。
家長和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比照,如果不是很嚴重,可以自己適當進行調整,如果是很嚴重的。就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調解。
案例分析
同學:每次有重大的考試,比如期中期末考試之類的,都會感到很緊張,一想到要考試,我一定要好好考,就會感到心跳加速,心慌,然后就看書都看不安穩,總想東想西,坐立不安,有時候還會走神,想萬一考不好怎么辦。結果就是最后考試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特別是剛開始做題目的時候,手都會發抖,感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平靜下來,哪怕深呼吸也沒用。雖然有時候自我安慰,默念:我不錯的,我可以的,但是效果不大。有時候看題目都是恍恍惚惚的,當然最后的成績還是不理想。我該怎么辦,怎么辦……。現在一路上都要考試,可是我真的一聽到考試就會心慌心亂,吃不香睡不著,做啥事啥都不能集中。
專家:這位同學的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用的很正確,不過從他對自己的描述來看,不是簡單的放松訓練或者是通過帖子教你的認知訓練能改變你這種焦慮狀態的。因為他的焦慮已經影響到了他考試的發揮,同時還產生聯想到考試這個情境就會焦慮。他就真正需要的是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去做系統的脫敏訓練和認知治療。
專家建議
專家所長:對于廣大同學,有點建議,這對減輕或消除焦慮緊張情緒有一定幫助:
1、重新認識你自己,看看你的期望和目標與你的實際是否相差太遠,要知道這也是導致心態不好的原因之一;
2、不要把讀書考試跟其他太多的東西扯上關系,如家人的愿望、別人的看法、未來的命運等;
3、學會適當的放松:深呼吸、想象、運動等;
4、信心訓練:看看自己有什么消極的自我意識,并進行自我質辯,逐漸扭轉為積極的、樂觀地自我意識;
5、管理好自己有限的時間,做好自己能做的、必須做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