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老師穿裙跳舞為高考生減壓的怪異與辛酸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心中真是五味雜陳,說不出是什么味兒。
在我看來,跳舞的老師們是可愛的,又是可憐的。他們之所以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打了絲巾穿著長長的裙子跳起搞笑的舞蹈,其愿望很單純:期待自己的學生在自己滑稽表演的感染下能“瘋狂”一下,以暫時性地釋放自己,暫時性地減輕復習壓力,從而調整好心態,輕松應對大考。為了學生,老師們可謂竭心盡力矣!
然而,這種“減壓舞”總給我一種怪怪的感覺。男有男裝,女有女服。男人打絲巾、穿裙子跳舞,如此的“減壓盛宴”,是不是有些變味?模仿是人的天性,未成年人的成長,更是在自覺與不自覺地模仿中逐漸被塑造成“社會人”的。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們,其一言一行對于學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這種“變味”的“盛宴”,會給未成年的中學生一種怎樣的示范?
退一步來說,即便這種“變味”的“盛宴”,不會帶給中學生不良的示范,但其又能真正給學生減壓嗎?或許,學生們會在男教師集體穿裙子“翩翩起舞”的滑稽中,暫時忘卻高考的壓力,但這種短暫的“瘋狂”過后,緊張復習、題海戰術,便幾乎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一考定終身的壓力又豈是這種短暫的“瘋狂”所能絲毫釋放的?整天被升學率所迫的老師們又豈敢再次“征用”同學們的學習時間?
因此,從男老師集體穿裙子跳舞為畢業考生減壓的怪異中,筆者看到的是老師在應試教育驅使下的辛酸與無奈。這種所謂的“減壓盛宴”,不過是被應試教育體制逼出來的一個怪胎而已,它恰恰揭示了眼前教育在減輕學生負擔面前的無限困惑以及乏計可陳。
本來,應試教育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然而,盡管近年來我們幾乎天天聲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喊得震天響,但由于我們傳統的習慣勢力和一些固有的制度機制,應試教育一統天下的局面仍無改觀?荚嚦煽、升學率高低仍是目前各地教育評價的普遍標準。
可以想見,只要應試教育一日不死,只要我國的教育制度不早日真正轉向素質教育,諸如“減壓舞”之類的怪異之事定會層不不窮,且必將以更出乎人們想象的“怪胎”面目出現。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