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焦點:缺乏誠信機制 確保公平
缺乏誠信機制,如何確保公平
盡管我省還未出臺與高中課改配套的高考具體招生政策,但是高招如何體現公平已成為師生關注的熱點話題。
按照我省高中課改試行方案的征求意見稿,高中生三年內須獲得144個學分方可畢業,其中研究型學習活動15個學分,社區服務2學分,社會實踐6學分。由于目前缺乏誠信機制,有些學生可能不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而找相應單位蓋個章敷衍了事。
此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也不排除部分學校給學生“放水”的可能。有關人士稱,一旦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高招掛鉤,如何保證高招公平公正則是很大的考驗。
薄弱學校,利益是否受損
對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來說,由于在設施、師資和校本課程開發等方面沒有優勢,進入高中課改后,“先天不足”帶來的弊端無疑會使這些學校的校長產生觀望情緒。
武漢市教育界有關人士分析,進入課改后,學生選修課程需要大量教室和教師,同時開設通用技術課程,也急需建立專門的實驗室,都將是農村學校和城市薄弱學校即將面臨的難題。“底子比別人薄,基礎比別人差,如今卻要和一些示范高中同步進入課改。”武漢市一位普通高中校長說,如果政府部門不加大對薄弱學校的扶持,學生利益難免受損。
課改先鋒,高考會否吃虧
“高中課改能否全面推進,關鍵在于高中學校是否開齊開足選修課程,建立學生選課制度、學分管理制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談到即將到來的高中課改,武漢市一位高中校長認為,一旦推行課改的學校在高招中吃虧,肯定會遲滯全省高中課改進程。
這位校長說,如果高中花很大氣力開發校本課程,學生花大量時間選修,但高考還是考傳統的學科知識,讓這些高中在高考中吃虧,其校長就不會在選修課上投入過多的熱情;如果誰都不愿當課改先鋒,難保高中學校不走回頭路。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