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09年高考加分政策四大熱點(2)
姜鋼表示,平行志愿投檔緩解了考生志愿填報壓力和風險,提高了考生志愿滿足率和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但是,降低風險不意味著沒有風險。楊捷指出,對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來說,平行志愿并沒有更多地增加他們進入好學校的機會,規避風險的最好方式是平行志愿要有適當的“梯度”,將最理想的學校放在前面,而最后一所學校要選擇把握大的。
新課改:能否“減負”、淡化考試教育?
今年將有遼寧、天津、福建、安徽、浙江5個實施新課改后的省份第一次進入新課程高考,加上以前的山東、廣東、海南、寧夏、江蘇5省區,全國共10個省份實施新課改高考。
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本應作為手段和工具的考試卻成了教育教學的內容和目標。往往用考什么來決定教學內容,把高考作為評價教育的終極結果,這是目前教育存在的最大缺陷。
針對這一缺陷,我國實施了新課改。教育部考試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新課改的目的在于“減輕學生負擔”,打破“一考定終身”;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究為目的,將學習科目擴展到社會、人文、技術等領域,增加對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
不少學校和家長表示,以前高考是“一錘子買賣”,現在把一次性考試變為過程性評價,這對學生的考察更全面、更立體、更客觀。
然而,新課改也遇到不少非議。2008年高考中,江蘇進行了“高考成績(語數外三門)+學業水平測試+綜合評價”三位一體的錄取改革。當年的一些高考高分考生因為在學業水平測試的某些科目中未達到一定的成績,最后無法進入名牌高校,這引起該部分學生家長的強烈不滿。
“現在說減輕負擔和打破‘一考定終身’還為時過早。”江蘇的一位高三學生家長表示,新課改的方向肯定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本來是為了減輕負擔,但最終卻使得孩子新、老教材一起學,各門功課都要精,壓力太大了。另外,以往是一次高考,現在卻還要加上學業水平測試,這無異于兩次高考。
“新課改到底怎么改還是要多聽聽學生和家長的意見。”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則強調,新課改高考的改革必須配備制度性保障。一旦高中學校在學業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定這兩項重要指標的考評上,無力做到公正、誠信和透明,那將會適得其反。
報名人數減少:是否緣于就業難?
有關數據顯示,今年報名參加高考的人數約為1020萬名,比2008年下降了3.8%。多年來處于持續增長的高考報名人數為何下降?
分析人士認為就業難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一位農村家長說:“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農村孩子不如早點學門技術或者去打工。”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