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家長防高招騙局 “內部指標”是陷阱(3)
聊天中蘇某稱,每年各個高校招生前,都先將招生名額數量報到教育部,教育部再向各個省下發,他們鉆的空子就是培訓學校和教育部的關系,可以將名額在下發到省以前占住幾個。考生只要按照要求再填填志愿,走走“形式”就行了。“昨天一個親戚讓我幫他的孩子上人大,這幾天就在辦理中”,蘇某補充說。
很有可能是網絡詐騙
只要交錢就能上好大學,難道真有這么好的事情?20日,記者撥通了中國地質大學招生處電話,招生處工作人員聽完記者介紹后很干脆地說,他們學校根本沒有委托任何人進行招生,這很可能是招生詐騙。高校招生都是由其招生就業處辦理,不可能委托中介。所謂的校外招生機構是利用家長對招生政策不了解,打著小計劃、內部指標等名目,來引誘家長掏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中介費”、“贊助費”。
這名工作人員稱,這有可能是一種高技術的詐騙方式。那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長急于讓孩子上好大學的心理,稱能夠搞到內部指標,讓家長接受“只要花錢就能上好大學”的觀點,然后又稱“在事成之前不收任何訂金”,給家長吃下一顆定心丸,讓家長徹底相信他們辦好才收錢,并不是騙錢的,其實這是一種“欲擒故縱”的做法。他們在接收了考生各種信息后,就有可能雇用黑客對高校招生信息網進行攻擊,將錄取學生信息進行更改,而學校人員有可能不能及時發現,這樣家長就能從網上查到學生被錄取了,也就痛快地將錢交給不法分子。這些“黑戶”大學生在入校時都能被審查出來,到那時家長和考生后悔都來不及了。前幾年,武漢就曾經破獲了一起利用網絡進行詐騙的案件。
提醒分數不夠找誰也沒用
泰安市招生辦工作人員表示,防范招生詐騙總的原則是:分數夠了,誰也不用找;分數不夠,找誰也沒有用。“花錢買分”、“收費入學”都是欺詐行為,千萬不要輕信花言巧語,以免上當受騙。
國家規定,嚴禁收取與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凡是存在違反國家規定的收費行為,或者另行收取中介費、活動費的行為,考生要認真考慮,謹防上當受騙。
招生辦工作人員稱,考生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和省招辦簽章的“錄取信息確認表”后,應登錄省招生信息網或到縣市區招辦核查錄取信息,如查詢的信息與錄取通知書一致(包括學校名稱、專業、層次),就是經過省招辦辦理了正規錄取手續的,否則就有問題。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