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新課改能否終結一考定終身
與“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不同,新課改高考將把學業水平測試或綜合性評價同樣列為高校錄取的參考依據。然而,這種變革程度能有多大,如何處理好高考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關系,從課程改革第一天實施起至今,就成為了社會公眾密切關注的話題。
以往,為了更加充分地備戰高考,大多數新高三學生都要經歷提前開學,推后放假的備戰歷程。課改后的新高三學生,其狀態是否會有所改變呢?“不僅新高三,今年的新高二學生可能也需要提前開學‘補課’。”海淀區一所普通高中教師向記者透露,面對新高考,大家都沒底,“在沒有榜樣的前提下,無論學生、老師、家長,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恐慌心理,同時也不排除還有更多的慣性作用使然。”
“雖然各個學校、各區的安排會不一樣,但總體來看,新課改之后由于教學容量大了,選修課設置多了,參加高考自然沒底。沒底就得提早動手,這恐怕是免不了的。”北京市宣武區教研員王小丹表示,畢竟是新課改后的首次高考,無論市區的教育教研工作還是學校的高考復習安排,恐怕都不會有太大變化。“學校多安排一些復習時間,或者給學生復習輔導做得更詳細一點,也就能多為家長分些憂了。”
“新課程改革,‘經’是好經,教育改革絕不是空穴來風。”北京市第五十中學校長魏犖提出,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就需要有什么樣的教育為社會發展服務。如果教育的關注點還聚焦在“率”、“分”上,學生的學習還停留在以被動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上,教育改革自然不會有太多起色。然而,在新課改的實際實施過程中,呼吁增加課時,或不按要求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甚至將綜合實踐活動形同虛設,這就不僅是課程設置的問題了,它對學生潛在的影響也是負面的,甚至影響學生如何做事、怎樣做人。“由于種種原因,盡管是新課程的思路,但在實施過程中,多多少少還會受不同程度考試因素的影響以及舊課程管理模式的影響。”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