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是一場智慧的考驗(2)
其實早在1946年,葉圣陶就在文匯報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說:“現行的教育制度完全是繼承過去的舊精神……還是繼承科舉的一套。其做法是規定學生讀一種死的東西,讀了之后考一下,考得出的,由統治者雇用為高級或低級的幫手,考不出的,那就一輩子倒霉。”
隨后,他又在《何必升學》一文中強調:教育的目的,本來是為了讓學生明辨是非,養成良好的習慣。但如今的學校教育卻完全是為了得到一張文憑,謀求一個職業。于是所謂教育,就只能是通過“一堆死板零亂的教材,一派浮詞濫調的訓言”,讓學生的頭腦變得“像間雜貨鋪”。這樣一來,當學生為了辨別是非而發表意見時,或者是出于正義感而有所行動時,則往往被視為壞學生,甚至被開除出校。
葉圣陶的觀點提醒我們:自從上世紀70年代末恢復高考以來,現行的高考制度已經運行30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現行高考制度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改革現行高考制度,是我們面臨的一場智慧的考驗。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