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發榜在即考生如何直面張榜前后?
很想知道成績,又怕直面成績,家長期望也挺高,就開始顧慮了。”一考生在QQ上跟記者說。高考結束后,不少考生盡情放松心情。得知我區將于23日左右向考生公布高考成績,不少考生又聞到高考的“氣味”。目前不少考生已從放松期進入期待期。
高考成績公布前,你應該如何度過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期待期?當高考成績公布那一刻,你又該如何面對?。
關鍵詞:放縱過度
案例一:高考考生小俊(化名)考完后,想要好好“補償補償”自己,因為要把壓抑多年想玩的欲望全都釋放出來。他完全打破以往生活規律,整日往網吧里面鉆。在網吧里,他結識了一些不良社會青年。在這些“朋友”的影響下,小俊抽煙喝酒、玩通宵。等到真正要上大學的時候,小俊卻難以適應校園生活,最后他被迫休學。
專家分析:小俊是心理門診接診的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高考結束,考生也覺得熬到頭了,得好好犒勞一下自己。但放松不等于放縱,尤其不能過度放縱。考試結束后生物鐘被無節制的生活打亂,這種逆轉對考生們的身心有著巨大的傷害。
建議:考生可選擇與同學、好友一起放松,同齡人相互提醒,“現在在等分數,不能太放縱”。交往范圍不要過大,以免沾染不良行為。因此,適度放松之后應盡早回歸有規律的生活,也可以為填報志愿、選擇學校和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做相應準備。
關鍵詞:抑郁焦慮
案例二:小李平時成績處于中等水平,高考結束后他不估分、不看試卷。前段時間,小李還找記者聊聊天、找朋友玩。如今得知高考成績將于23日左右公布,他的心情開始忐忑不安。他覺得自己應當可以考上一個不錯的學校,但又懷疑自己考試發揮情況。隨著放榜的日子越來越近,他的情緒也很低落,甚至焦慮,反復想高考答的題對不對,會不會失誤過多。
專家分析: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況。有些高考學子會出現由焦慮到失眠,再從失眠到抑郁的狀況。
在等待考分的“期待期”,考生能做的就是脫離考試環境。估完分,就不要再去想題目;填完志愿,就不要再想有沒有把握。考生要學會自我放松,分散注意力。比如可以聽音樂、打球,與三五好友結伴做一些戶外運動,找同學好友傾吐自己心中的煩惱,與家人一起去短途旅游等。
建議:考后焦慮的學生,可以試試卡耐基的萬靈公式:
1、我最低的成績是多少?
2、接受它。這一步是關鍵。考生應該想:既然已經考過了,再想有什么用,還不如接受它,讓自己好過一點。
3、這樣的成績我能報考什么學校?找資料看看自己喜歡的學校中哪一個是屬于這個分數段的,就當作是這個分數好了,然后可以和家里商量著報什么專業,轉移注意力。最終,一旦成績出來比自己預測的高,反而會有一份驚喜。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