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高考作文作者:我喜歡一鳴驚人
“我會七八百個甲骨文字。”
“我在同學中是小心翼翼的。”
“我感覺在同學中太標新立異不好。我喜歡那句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一頭短發,身穿T恤,腳蹬布鞋,戴著眼鏡的他還有點小胡子,傳說中的“甲骨文”高考作文的作者小黃昨日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他表示,如果今年沒能上重點大學,明年還要考一次。當然,不會再用甲骨文寫作文了。
興趣看看甲骨文我就不煩了歷史課上用古文字記筆記
“小時候,外婆帶我去寺廟,我看到鐘上刻的歪歪扭扭的銘文,覺得特別好玩。”小黃自幼的好奇是他愛上古文字的淵源。真正開始了解古文字是高二的時候,他特別喜歡歷史課本上的甲骨文等古文字。一次歷史考試,有一道選擇題是幾幅北京奧運會的“小人圖”,表現馬術、射擊等運動。問這是從哪種字體中獲取靈感的?有甲骨文、大篆等多個選項。小黃選甲骨文,答案卻是大篆。“我就專門去了解甲骨文和大篆的區別。我發現甲骨文更像圖畫,又高于圖畫。我開始有興趣了,想更多了解古文字。”高三寫日記時,他就偶爾寫幾個古文字。
小黃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他和同學租住在學校附近,周末回親戚家。高中畢業后,小黃想多學點古文字。當地的新華書店很難找到甲骨文的書,他就到成都買書,后來又向老師借書看。復讀這一年,歷史課上他會斷斷續續地用古文字記課堂筆記。
“高中三年都沒遇到懂古文字的老師,復讀這一年遇到普老師,我覺得冥冥中注定的。”小黃說,普老師講解文言文中的一些字時,會寫幾個古文字的演變歷程,還要講這個字背后的故事。他每天教大家三四個古文字啟發思維。“我覺得特別好玩,領略到文字的魅力,頓時發現中華文化原來這么有內涵。我感覺遇到了能了解我的人,瘋了似的學習。”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