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志愿不能僵化 要善于“以距離換分數”(2)
2008年就有考生,一心想著“非暨大不讀”,志愿表上除了第一批院校第一志愿的空格上填上了“暨南大學”與相應專業,其它全部空白。經過家長與學校多次對其勸告后,他才不情愿地在第二志愿中加上華南農業大學。而去年暨南大學理科的錄取分數飆升至590分讓很多人始料不及,萬般無奈之下該名考生帶著低落的心情到華南農業大學就讀,直到現在也沒有走出心理的“低潮期”。他后悔當初的舉動,并時常責怪自己:若當時像別的同學一樣不在第一批次中填上華農,而在第二批次上填上廣工或深大就好了。
朱建成指出,大學其實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的地方,真正的知識要通過學生自己積極把握,所以學生不必過于在意學校的名氣。“一些考生看重‘名校效應’,填報專業時選擇冷門專業,以‘進校’為首要目標,到校后再要求轉換專業。這其實是對學校的管理提出難題,學生換專業會引起骨牌效應,且不同學院之間也不好調劑。當然,進校后可以選擇修第二專業,但這對學生的精力是挑戰。”
考生們“談農色變”的現象,朱建成認為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來扭轉觀念。“國家的發展是少不了農業的,而且農業大學也有其他優秀的專業。以華南農業大學來說,其實它是一間綜合性大學,它的藝術專業,在廣州除了美術學院與音樂學院之外是發展得最好的。學生不應拘泥于‘農’。”
法律會計就業率已偏低
考生填報志愿往往出現熱門專業扎堆報的現象,朱建成指出,選擇專業不應該“從眾”,要先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再根據自己的分數實力選擇。
“現在熱門的專業不代表幾年后還熱門,現在冷門也不決定以后也是冷門,”朱建成透露,“據我了解,以往很熱的專業如計算機、法律、會計等,近年變成了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這也是由于填報志愿的時候出現扎堆,大家都擠熱門的時候便人才過剩了,所以熱門也變了冷門。”
“社會對專業的需求程度,是有階段性的,不是一成不變的。考生可根據一些政策估計專業的前景,如‘雙轉移’、‘服務外包’等,”朱建成指出,“近年來大學生比較偏愛穩定的工作,教師、公務員特別受追捧,相應的一些專業也比較熱。但公務員將來也可能不是終身制,考生應看清自身特質,選擇適合自己的、可發揮特長的專業,才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
對今年填報志愿的考生,朱建成有幾點建議:“首先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實力選擇學校、專業,同時要參考學校前幾年的分數線。填報熱門的學校,為求保險,自己的分數要比該校往年的分數線高出20分。而不太熱門的學校,分數與往年挨邊便可嘗試報讀。另外,填報志愿時要有梯度。”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