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行榜相信別迷信 報志愿還要相信自己(2)
榜單漸欲迷人眼
上網隨便搜一搜,你就會發現,現在的大學排行版實在是太多了。并且每個機構發布的榜單都名目繁多,從文理科實力,到就業能力,到專業排名等不一而足。每個機構隨便一發布,就是幾十份榜單,看了讓人眼花繚亂。
網上對之提出質疑的聲音不少。北大原校長許智宏就認為“排行榜誤導公眾”,復旦大學校長認為“大學排行榜污染學術空氣”。而更多的專家學者,對排行榜的科學性、公正性提出質疑,認為不過是“利益為先”。從目前的種種弊端來看,最嚴重的問題應該是排行榜很可能異化成如同某搜索引擎的“競價排行榜”一般的怪胎。
中國從來不缺少“排隊”和等級觀,凡事總有人要分出個三六九等,何況萬眾矚目的大學教育。本來,為了普通民眾甄別方便,有實力的中介機構給大學排一排隊也無可厚非,甚至善莫大焉。關鍵是什么人都來做這個排行榜就是問題了。我們看其中一些排名榜單的發布者,似乎隨便一個臨時班子包裝一下就能搞一個排行榜。如此不論資質、且缺乏監督的亂排名,如何能做出不混淆視聽的權威榜單?
況且,最讓人們詬病的還是排行榜背后的經濟利益問題。無疑,沒有哪家排行榜現在公布了他們的排名辦法和操作流程。尤其是那些關起門搞出來榜單,就更成問題了。就有一些高校反映,某某機構根本沒到學校搜集過任何資料,關于實力的排名和一些動態的數據,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關于那些排行榜、甚至是名氣很大的排行榜發布機構,關于借此謀取經濟利益的消息也傳出不少。有學者指出,許多排行榜就是重視程度和經濟支出的排名單,內部的潛規則就不可避免了。
排行信息當參考
即便是榜單的出臺有內幕,即便是有些數據排行不太準確、客觀和權威,但是,也不能說這些排行榜一無是處。對于那些平日忙碌,對大學和專業實在沒多少確切概念的考生和家長來說,排行榜的信息還是值得看一看的,尤其是一些排名多年,比較有資歷的榜單。至少,通過這份榜單,家長和考生能夠迅速了解一個學校的大致實力,一個專業是熱門還是冷門,就業前景大致怎么樣等。
畢竟每一個排行榜都是綜合信息的集納,不是針對某個學校,也沒必要針對某個專業。從大致的排序,你能夠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當然,排在第一的你不要認定它實力確實是第一,排名最后的也不要以為它就一定是最差的那一個。從這個排序中,大概了解大學的實力就是了。
同一個機構的榜單,每年的信息也都在變化,有些專業排前了,有些專業落后了。這些也能大概地告訴你,學校和市場需求正在變化。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