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格錄取“周好古”不拘一格降人才(2)
它需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的高招制度作出選擇題——是要所謂的通才,還是要一專不能多能的偏才?而要回答這個問題,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的例證,或許能提供一些借鑒。他在2006年7月召開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探討“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深刻反思現行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時,特地帶去老校長郭沫若中學時的兩張成績單,第一張成績單平均成績79分,其中國文、圖畫在內的3門功課不及格,最差的僅35分。第二張成績單上,圖畫、習字的成績也很一般,唯有理科成績比較優秀。倘若在今天,郭沫若這樣的成績是萬難考進大學的,一代大師肯定會被扼殺于高考。 “類似典故還發生在錢鐘書和吳晗身上,二者數學成績分別為15分和0分,卻照樣被清華大學錄取。
然而遺憾的是,同樣的問題在幾十年前能夠輕松搞定,而發生在現行高等教育體制之下,卻被套上了枷鎖,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諷刺。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