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高校發展前景好 港校巨大優惠沒攬到狀元
今年高考的五位“狀元”中,除了考前就已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的合肥一中學生朱韋康外,其他四個“狀元”分別選擇了清華和北大。盡管許諾了高額獎學金、專業優先選等優惠政策,但港校今年仍未能在我省攬到一位省狀元,繼去年后再一次在安徽“空手而歸”。
●港校在皖招生熱變冷
2005年,合肥女生蘇春曉被香港大學錄取后,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這些原本感覺遙不可及的學校突然變得離我省考生很近。
港校擁有高額的獎學金、特殊的教育模式、快節奏的生活,這一切對于我省考生來說都非常具有吸引力。2006年,香港中文大學在安徽投放了招生計劃,吸引我省的高分考生報考。2006、2007連續兩年,安徽省均有高分考生報考香港的大學。2006年,我省文科狀元曹姍進入了香港大學,2007年,文科狀元司玉潔也報考了香港中文大學。
但是從去年開始,情況有所改變。去年我省文科狀元王曉濤選擇了清華,對于為何不選擇港校,他說:“我是一名農村的孩子,對新鮮事物接觸不多,香港的大學不適合我。”去年我省的兩位理科高分考生——銅陵的張鳳逸選擇了清華,滁州的何凡則選擇了北大。
昨天,我省高考填報志愿結束,有的狀元雖然早就接到港校的邀請,但是最終卻無人選擇去港上學,在與內地名牌高校的招生大戰中,港校再次落敗。
●狀元拒港校各有原因
在成績公布以后,我省文科狀元葛嚴蔚就接到了香港大學招生負責人的電話,葛嚴蔚的母親葛春玲告訴記者,葛嚴蔚親口謝絕了港校的邀請。“孩子自己從小就喜歡北大,雖然港校有40多萬的‘重金誘惑’,但我們還是選擇尊重孩子的意愿。”
合肥八中的另外一位“最高分得主”、理科卷面最高分丁清揚的媽媽陸敏惠和葛春玲觀點相同,陸敏惠和丁清揚選擇清華、拒絕港校的原因同樣是出于對孩子意愿的尊重。
陳碩嵩同樣拒絕了港校的邀請,陳碩嵩的父親陳乾旺告訴記者,港校和內地的教學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內地的教學文化可能更加適合孩子。曾經在香港工作考察過的陳乾旺表示,港校在教學上過于國際化和開放,課外活動有些過量,這同樣不利于孩子發展。陳乾旺還告訴記者,陳碩嵩選擇清華放棄港校的一個原因,那就是北大清華的校友資源,這將使陳碩嵩未來出國留學以及歸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桂程則告訴記者,分數揭曉當天,香港城市大學的招生老師就親自到他家中勸他填報該校,但經過桂程與父母的慎重商量和考慮,桂程還是決定報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桂程的母親也是一位教師,她說,畢竟內地的本科教學氛圍還是更適合孩子們,他們是在內地經過了十多年的學習,有一定的延續性。桂程全家一致認為,相比港校,清華、北大這樣的傳統名校更符合桂程未來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