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學生前200名無一報師范(2)
但是,“毋須諱言,這些年,考生的整體質量在下降,尤其是師范生質量下降更令人擔憂。”
吳鋒民給記者看幾個數據:1978年全國高考錄取人數約40萬,錄取率為6.8%;2008年錄取人數約600萬,錄取率為57%;2009年浙江省高考錄取率更預計達到81%。“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高校面臨生源整體質量下滑的普遍問題,優秀生源國內外都在爭搶。”
“我想名牌大學有3個最主要的因素,要大師,要大樓,當然也要大材。”他說,好學校也需要好學生來成全,20萬重獎只是一把尺子,但是很多人沒有看到后面跟著的“第一志愿報考”這個條件。學校希望,高分考生在有很多選擇余地的情況下,如果能夠第一志愿選報“師范”,那說明其是真正的“樂教適教之材”,而不是因為受分數所困,退而求其次,勉強讀師范,那樣多半讀不好。
“家長人人期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流的老師,我們努力把現有的學生往這個方向上培養,當然更希望有一流的生源來做老師!另外學校也會勤練內功把優秀生源培養好。”據悉,目前全省一級重高的校長50%以上都是浙師大的畢業生,全省特級教師該校校友占了45%。學校的科研和教學實力,在全國省屬32所師范類院校中也排名前5位。
免費師范生招生全國遇尷尬
有讀者說,浙師大想改變師范生質量下滑,是“看對了病,開錯了方”。異曲同工,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實施2年,也屢惹爭議。
據了解,2007年5月,面向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國家出臺了“免費師范生政策”,當年9月,首批1萬多名免費師范生進入大學。
實行這一政策,原本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氛圍,要吸引大批優秀生報考師范院校,進而培養成為優秀的教育家。但是實施2年,這一政策因為有很多“捆綁義務”遭遇尷尬。
政策規定,免費師范生入學前要與學校和生源地教育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后從事教育工作10年以上;到城鎮學校工作的免費師范生,應先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服務2年——“定向”、“定義務”大大局限了學生報考重點師范大學的積極性,實際上免費師范生教育,最大的受惠群體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他們大都因為家庭經濟因素和父母原因,而不是出于志愿成為“免費師范生”。
2008年,北京師范大學對免費師范生所作的一項調查表明,因為家庭經濟困難因素而非志愿就讀的考生,占了32.8%。而北師大這樣“師范教育領頭羊”招到的免費師范生,也大多集中于中西部地區。面向東部沿海發達省份,該校因只面向在讀非師范生轉免費師范生,反而限制了東部原本有意讀師范的考生,所以總體生源質量反而下降。
由此,免費師范生被誤讀為面向貧困地區、面向貧困學生招生,招徠了不少非樂教適教人才。北師大這項抽樣調查顯示:熱愛教書的30.9%,非常愿意一生從事教育事業的僅22.1%。
鏈接
6所師范類大學
招收免費師范生
北京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西南大學
(責任編輯:杜嬋娜)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