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為何總拿英語說事
昨天下午,在由控江中學、市二中學、南洋模范中學承辦的“高考改革:我們有話說”分論壇上,作為民間版高考改革方案設計者,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教授首次拿著改革方案走入中學生中,當場接受學生“檢驗”。
此前,民間高考改革方案就曾提出,建議降低英語考試在高考中的權重。一開場,現場中學生立刻分成“倒英”和“挺英”兩派。“您的改革方案里,為何降分的是英語,而不是語文、數學?”對此,熊教授表示,英語教育改革更為普通人關注,所以大家首先拿它說事。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權重只是突破口。
“我們是來自江蘇和浙江的學生,上海高校推行的自主招生考試何時也向我們廣開綠燈呢?”江蘇啟東中學、浙江杭州二中學生很羨慕上海名校對本地考生招生便利政策。不過,上海學生對于自主招生也并非沒怨言。一名同學擔心,屆時自己很可能四處“趕場”參加各校自主考,現在想想就覺得吃不消。對此,熊教授認為,理想的自主招生應在高考后進行,應以學生的選擇權為核心;同時應不斷完善學業水平考試與高考相結合的方式。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