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的核心是公平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目前正在起草《中長期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個方案,主要是要解決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問題,新草案的目標是“允許學生多次參加考試,多給學生一些機會”。教育部發言人隨即表示,目前《綱要》草案還沒有完全定型,該報道提出的方案可能只是建議版本。(8月10日《京華時報》)
高考向來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關于它的任何一點新聞都會吸引無數人的眼球。此次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涉及到對高考制度的重大改革,雖然只是一個民間版本,并且教育部立即給予澄清,但仍然引起了億萬家庭的高度關注。種種跡象表明,今后高考改革的一個主要政策取向是改變當前“一考定終身”的模式,而在筆者看來,高考制度的核心價值是公平,“一考定終身”固然有其弊端,但畢竟為人才的選拔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渠道,任何對高考的改革嘗試都必須以捍衛公平性為基本前提。
毫無疑問,當前的高考制度存在缺陷。高考指揮棒“綁架”中小學教育,大量死記硬背的內容扼殺學生創造力,分數決定論導致出現高分低能等等,這些負面影響有目共睹。甚至連它的公平性也因近年來屢屢爆出的考試舞弊、違規加分、高考移民等丑聞而受到了傷害。高考要不要改革已經無需討論,但如何改,怎么改,全社會目前并沒有達成廣泛共識。一個不容否認的現實是,盡管存在著種種弊端,但它基本上做到了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為人才選拔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對于我們這個社會來說,高考之所以重要,其意義在于它遠不止是一次考試,在于它為廣大的底層民眾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在于它為全社會的階層流動提供了一個制度化的相對公平的渠道,而這種不同階層之間的彈性流動是任何一個社會和諧繁榮、長治久安的根基所在。因此,高考改革的設計初衷應該讓這一渠道更為通暢,更有效率、更富彈性。
還應指出的是,高考要捍衛的公平是具體的,有實在內容的公平,而不是抽象的,大而化之的公平。更不是以公平為名行不公平之實。像前些年有些地方以倡導素質教育為名出臺了針對各種藝術特長各種刪繁就簡的加分政策,這一方面在相當程度上損害了沒有條件接受藝術教育的學子的權利,另一方面也為權勢家庭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間。此次高考改革外界傳言以“統一考試,分層多軌,自主招生,多次錄取,公平公正”為基本思路,并要注重平時成績的“綜合評價”,這些想法初衷不可謂不好,目的不可謂不崇高,但在執行過程中如何保證真正選拔出優秀人才,如何屏蔽各種關系和后門構成的人情網絡,無疑是對決策者智慧的極大考驗。畢竟機會的公平性是高考最核心的價值,背離了這一點,任何改革都會失去意義。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