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錄取考生不報到 高職教育陷入尷尬境地(2)
生源狀況是高職院校最敏感的問題,記者調查了5所北京高職院校,均被告之每年都有錄取不報到的學生,尤其是有一所高職院校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來自外地的高職生就有30%左右錄取不報到,由于北京高職院校到京外錄取,錄取分數線一般都比較高,這些考生都是相對比較高的分數,可是錄取完畢后,這些高分生一般選擇復讀,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無法干涉,占用的北京高等教育資源,錄取不報到形成了高等教育有限教育資源浪費。
據業內人士分析,造成高職生源緊張的主要有四個原因: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的生育意愿下降和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的推行,新生人口逐年減少已成為我國人口的重要特征。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數據顯示,在1986-1990年是我國人口出生的高峰期,為12539.7萬人,自1991年以來,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到2014年后,預計普通高中年均畢業生人數還不足30萬人,到那時,即使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00%,高考)錄取率100%,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校生源的絕對數也將明顯減少,不能滿足高校招生能力的需求,高職院校將面臨嚴峻的生源危機。
此外,本科院校連年擴招,很多高校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在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一倍左右。在中小學生源連年下降的情況下,本科院校的擴招只會導致生源的競爭更加激烈。獨立學院由于依托本科學院辦學,學歷層次為本科,在辦學聲譽和學歷吸引力方面強于高職學院,隨著獨立學院的數量增多和規模擴大,對處于高考招生最低端的高職招生進一步擠壓。
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指普通高等學校舉辦的自學考試、成人教育、遠程教育、電大、職高、管理干部學院、教育學院等,一般采取先進行成人高考,考試上線后進入固定的大學或學院學習,最后取得該學校文憑的方式。越來越多的適齡青年不參加全國統一高考,一邊工作一邊通過成人教育獲得文憑,有的甚至已經被高職院校錄取的新生放棄入學資格,就讀成人高校,使得高職院校的生源進一步減少。
目前,發達國家如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由于出生意愿下降導致的人口增長率低的原因,國內高校面臨普遍性的生源危機,這些國家的高校都把經濟上迅速發展的中國視為重要的生源國。國外高校在資源、聲譽、辦學歷史、教學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吸引力。
一般本科院校的普通專業一學年費用是4000元-5000元,但高職一般在6000元左右。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高職的學費高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學費。一般本科院校的普通專業一學年費用是4000-5000,但高職一般在6000左右,對于這種不協調現象,李書友稱,這是歷時遺留問題,高職推出“三不一高”政策:不發統一畢業證、不轉戶口、不給派遣,這個政策讓辦高職的學校在高考錄取競爭中處于劣勢,生源大大不如普通高校。也令許多家長和考生望而生畏,更令農村的中專生卻步。客觀上形成高職招生面向主要是城區,農村及鄉鎮地區較少偏移現象。高職作為新生高教形式,原本就有被輕視和誤解的傾向,層次低于普通高校(多是專科層次),在畢業、轉戶口、就業等條件和政策上遠不如普通大學優越,收費卻又大大高于普通高校,難怪已被高職錄取的要求退學,明年再進軍“正規大學”。這種情況對高職的發展很不利。
李書友認為,高職學費高于一般普通本科是與高職人才培養定位技能型人才有關,高職院校需要大量的設備和實驗場所,其高出的費用一般都投入到設備和實驗場所了。
“高職和職高有什么區別?或者,高職就是職高吧。”
屈指一算,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有近10年的發展期了,高等職業教育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高職”,高職是高等教育的一個“另類”。這兩年,還是有不少人迷惑地問,高職和職高有什么區別,或者,高職就是職高吧。套用一句俗話:“新事物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1997年,國家教委頒發《關于招收應屆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舉辦高等職業教育試點的工作通知》,1997年起北京、上海等10個省市試點,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接軌了,“三校生”參加高考的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三校生”即中專、職高和技校的通俗指稱,規定考試考核由省級招生部門負責,考試內容分為文化課考試和專業綜合課考試,考試內容由省級招生部門統一命題和考試,招生采取推薦和入學考試考核相結合的模式。在就業上,規定畢業生要到生產服務第一線特別是基層、農村就業,不過,這個明確的就業導向后來給遮蔽了。
1999年,高職的高考制度改革凸現出不可調和矛盾,1999年定位的高職目的是:1.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加快培養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速度,緩解應屆高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2.積極探索以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和多種機制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3.按照《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及其實施意見精神,進一步擴大省級政府對發展高等教育的決策權和統籌權。4.舉辦學校:(1)短期職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民辦高校。上述學校原則上須承擔此項試辦任務;(2)普通高等專科學校;(3)本科院校內設立的高等職業教育機構(二級學院);5.作為過渡措施,經教育部批準的極少數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改辦為既從事高等職業教育,又從事中等職業教育雙重任務的學校(限于骨干專業舉辦高等職業教育);6.辦學條件達到國家規定合格標準的成人高校。但須視辦學條件狀況,相應調整成人脫產學歷教育的培養規模。招生對象及辦法:招生對象主要面向當年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的考生,也可招收少量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由省招辦統一擇優錄取;對招收相關或相近專業的少量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其文化課和職業技能水平應由省級招生部門單獨組織考試,并確定具體的錄取標準。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由于高職院校承擔從普通高中分流出來大量考生的招生任務,因此,高職的考試必須和普通高考同步進行,這樣為了方便錄取。所以高職的定位和高考的功能發生了不可避免的沖突。
1999年后,社會上對高職具有了一種非理性的狂熱激情,特別是對高職面向普通高中招生的舉措,也就是說,擴大招生范圍減少了傳統意義上的落榜生。
參加高職的錄取并不意味著對高職的認可,他們是來參加高考錄取的,不是參加高職錄取的。
在考試形式上,高職雖然是省市命題并組織考試,但仍是統一考試,和普通高考同步進行,招生在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之后進行,這就是高考制度歷史上通稱的“單招單考”。但是,高職招生仍沿用的是普通高校選拔的模式,也就是通過分數來選拔,特別是普通高中分流出來的考生,除了分數,似乎就沒有其他科學的參考標準了。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高職和1997年定位的高職招生推薦和入學考試相結合發生了背離,高職從考試到招生具有和普通高考同質化的特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對于考生而言,參加高職的錄取并不意味著對高職的認可,他們是來參加高考錄取的,不是參加高職錄取的,也就是說通過這個途徑是來實現“上大學的”目的。這樣,高職的學歷定位就曖昧起來了。在我國高等教育的學歷層次上,有博士、碩士、本科、專科,高職是半路上殺出來的“程咬金”,算老幾呢?1997年的解釋是,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俗話說,相當于大專,現在更曖昧了,通稱為高職專科。高職是什么學歷?高職是干嗎的?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