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招學生 普遍強于高考錄取學生(2)
更多檢驗
他們自招來不少優秀學生
在全國范圍內,復旦和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力度堪稱最大。而南京高校中,也有少數高校小范圍地嘗試這種招生。如南大的強化班,就是通過南大自己的考試招生的。東大從前年開始,在自主招生中首設“特等生”,拿出50個名額,可以不看高考成績,直接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招人。
不過在南京這些畢竟還不成氣候。對于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來說,基本上還要受到高考線下20分到本一線上的限制。即便這樣,不少高校還是嘗到了自主招生的甜頭。南京大學
南大招生科長趙鳴介紹,通過學校的調查測試發現,自主招生的學生的確比通過普通高考進校的學生更突出,平均水平達到了保研的水平。南大曾對180多名自主招生的學生跟蹤調查,兩年來他們當中110多人成績達到了優秀等級。從這兩年看,通過自主招生進南大的學生,雖有三到四成沒有達到南大的錄取線,但是進校后的成績都不錯。有70%的同學學分達到4.1以上,超過了平均分。東南大學
東南大學曾對首屆自主錄取的100名學生入校后一年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跟蹤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自主錄取的新生進校后的綜合表現、基本素質和學習狀況普遍優于普通高考生,優秀率高于普通高考生7個百分點。上海交大
作為試點預錄取政策的另一所高校,上海交大也一直在對這部分自主招生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調查發現,通過自主招生等方式進入交大的學生與通過高考統一錄取方式考入交大的學生相比,的確前者的知識面更寬,綜合實力更強。
雖然自主招生
已經成為趨勢
據了解,這兩年南京各高校都紛紛擴大了自主招生的規模。南大招生科長趙鳴介紹,從2002年開始,學校開始自主招生,最初也就百來人的樣子,但2009年在全國就增加到了300多人,2010年又創新高,漲到720人,一下子翻了一番。東大也不甘示弱,比2009年增加了250名,名額達到650人。而考生最為關注的不看高考成績直接上東大的“特等生”名額也翻了一倍,由2009年的70人增加到了150人。南航招辦副主任張鵬介紹,每年公示的自主招生選拔對象的名單也越來越長,幾年前,學校在全國錄取的自主招生人數也就100人左右,但今年就近200人了。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在江蘇共錄取自主招生考生160多人,比去年增加40人。從國內來看,名校們也無一不在擴大自主招生規模。以清華大學為例,近年來在江蘇的統招計劃也逐漸減少,原因就是自主招生及保送生的人數不斷增加……
“這是一個大趨勢。”趙鳴分析,隨著高校招生自主權的擴大,今后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仍將擴大。與此同時,從最初的幾分到十幾分,到現在的上百分,各所高校給出的降分優惠越來越多。
但是高考仍然是
比較公平的機會
雖然高校都垂涎于自主招生這塊蛋糕,但是高招人士在接受采訪時都理智地表示,全面鋪開自主招生還為時過早,高考的地位目前仍然無法動搖。
自招計劃的擴容,意味著統招計劃越來越少,對普通的、沒有特長的孩子是否有失公平?是否會攪亂考生的正常學習,讓他們趨之若鶩地投身競賽?那么多學生通過自主招生進校,能否保證公平公正?這是不少家長、老師們提出的擔憂。
“現在高校鬧得兇,中學里也都是蠢蠢欲動。”一位高校招生人士說,為了爭取自主招生名額,很多高三學生也坐不住了,不惜作假材料的風氣開始盛行。“說到底,高考才是最公平的方式。而自主招生一旦全面推開,后果不堪設想。當前自主招生還是應該小規模地針對特長生進行操作。”
復旦大學招辦有關負責人認為,對于自主預錄取的同學來說,倒是可以取消高考。目前執行的方案是,考生經過學校的筆試、面試獲得預錄取資格后,還必須參加秋季統一高考,其間約有3個月的時間,考生參加所在高中的復習。“我們認為,如果自主選拔預錄取學生能免于高考,那我們就有可能組織這些預錄取考生先期接受大學預科教育,對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基礎學科的學生還可以提前進入國家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其中的佼佼者預期3年可完成本科學習,提前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
還有偏才怪才
如何培養須探索
“自主招生的初衷是招有特長的學生,但是現在很多高校都玩變味了,變成了實實在在地圈生源。”南京某高校招辦主任坦言,這種性質下的自主招生,再去擴大規模,已經沒有意義。
“真正值得特招的只能是鳳毛麟角。”南京某高校一位招辦負責人表示,提起“偏才”“怪才”,人們總是拿“錢鐘書數學0分進清華”舉例,可試問目前的中學教育能培養出幾個像錢先生那樣極具個性的大師?整個基礎教育就像大工業時代的流水線,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批量生產的。因此,以招偏才、怪才名義擴大自主招生規模,是說不過去的。
高校招生人士還表示,偏才、怪才值得高校珍惜,而招進來后如何引導他們發揮特長、如何進行個性化培養,則是要及時跟上的課題。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