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0年高考視力納入綜合素質標準
本月10日召開全國中小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網絡視頻會議。會上,教育部副部長陳小婭表示,各地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把健康素質作為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學校素質教育的指標體系,作為評價地方和學校工作的重要依據,把包括視力狀況在內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
我省高中已全面進入課改,2011年就要開始采用新的高考方案。已經公布的新高考方案與老高考方案相比,最大的“新”意是,不僅看重考生高考成績,還會重點參考投檔學生的學業水平成績和綜合素質評價,在1比1.2投檔的情況下,那些綜合條件占優的學生,更容易被錄取。視力等健康素質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掛鉤,讓家長聯想到,這一新要求會不會對未來考生高考錄取產生影響?
孩子在鄭州九中讀高二的王先生說,他能理解教育部門制定這項政策的苦衷,希望學生注重提高自身健康水平,但是,有的學生近視是遺傳導致的,這類情況又該怎么處理呢?
郭蔚蔚也表示,學生視力高低成因很復雜,何時形成,是否遺傳,都會對需量化的評價標準制定造成影響。因此,教育部門近期針對視力工作的重點是放在學校身上,還不會出臺與高考錄取相關的政策。事實上,考生視力因素對個人錄取的影響一直都存在,比如在現有的高考錄取政策中,有些專業就明確規定“視力受限”。
據了解,考慮到我省考生眾多,農村與城市教育軟硬件方面存在差距,所以我省新高考方案的基調選擇了穩妥,即高校錄取時,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成績仍是高校考核考生的關鍵,綜合素質只是起到參考作用。即便視力因素未來被考慮進去,它最終對高考錄取的影響會有多大,還很難判斷。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