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所國內外知名重點高校校訓大盤點(6)
語出《大學》開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含義是:通過學習實踐培養優良品德,并將美好道德推己及人,必須達到完美境界而毫不動搖。
“夫國之強,強于學,一省亦然。”在中華民國剛剛成立的1912年,正是由于當地一批有識之士的這個信念,河大才在“七朝古都”開封得以成立。彼時的河南,雖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之一,但昔日東京繁華早已褪盡。委身小鎮的河大,潛心學術,不事浮華,建國前期,國立河南大學便蜚聲海內外。
作為中國最早的“留學歐美預備學校”之一的河大,起步便已超前。然而在1950年代的“院系調整”中,隨著強勢學科紛紛“出走”至武大、中南財大等高校。伴隨著一批高校的崛起,河大卻坎坷百般。
即使這樣,“止于至善”的河大并未一聲嘆息。雖然自身實力有限,但河大從未放棄每一次請“外腦”幫助學校學科建設的機會。從2004年起,河大與中科院和社科院簽署合作協議,每年邀請“兩院”的博士生導師來河大開設近百門課程,此外,還有很多跟隨“兩院”教授完成項目的機會。雖身處中原腹地,在此平臺之上,河大師生卻能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前沿的學術信息,聆聽到最權威的專家觀點,繼而不斷攀登學術高端。
好的校訓之于大學的意義,正如信念之于人的意義——人無信不可以正言行,校無訓不可以圖發展。校訓,作為一個標尺,不僅可以匡正學校發展思路,更可以激勵和勸勉師生。日觀校訓,便逐漸受其感染,慢慢內化為自身的價值尺度,并以此來自覺衡量自己的行為,直至最終依據這一價值尺度來調整和校正自己的行為,即使是離開學校多年的人也會將校訓時刻銘記在心。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