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大學后是否依然出類拔萃
“高考狀元”歷來備受社會關注。這些高考的佼佼者們用實力書寫了人生的一段輝煌樂章。但隨著進入大學,過去的輝煌終成歷史。人們想知道,進入大學后甚至走向社會后,當年的高考狀元們笑容是否一如既往的燦爛——
北大清華每年攬得九成狀元
北大清華每年攬得狀元占全國狀元總數的90%左右。其他狀元則零星分布在其他一些知名高校。今年復旦大學、對外經貿大學、蘇州大學均錄取了高考狀元。但除北大、清華、復旦外,每年招收到高考狀元的高校具有不確定性。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也是高考狀元的歸屬地之一。即使有的高校“重金求賢”,但畢竟總量有限狀元難求。另悉,所有的狀元入校后,都能得到學校給予的5000元以上的一次性獎學金。
多數狀元進大學后風采依舊
中科院博士生導師、著名心理學家王極盛教授連續5年對全國300多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訪談調查。對于記者“狀元入大學后是否還優秀”的話題,這位專家將狀元以1999年為界做了劃分,他說,1999年高考制度改革,側重考核考生的素質、能力,改變了過去以高考知識考核為主的方式,“1999年以后產生的高考狀元,是素質、能力的產物。”
這些年來,王極盛教授一直與300多名狀元保持密切聯系。他說,進入大學后,絕大多數的狀元在“第一梯隊”,少部分在“第二梯隊”,極個別在“第三梯隊”。北大清華兩校99級學生正好今年畢業,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70%左右的當年高考狀元都因成績優秀保送上了研究生;15%至20%的狀元出國,并拿到了發達國家知名大學的高額獎學金;約10%的狀元直接就業,多數人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有的甚至剛就業就有年薪10萬元的酬金。對于個別因沉湎于電子游戲而不能自拔影響學習的昔日狀元,王教授非常痛心,并建議高校在新生入學后的“大學適應期”不許個人買電腦。
對外經貿大學中德學院今年錄取了山西理科狀元。學生處處長王強說,學校很注重對狀元的跟蹤分析,狀元們也很珍惜自己的榮譽,“在校期間及畢業后,當年的狀元依然很優秀。”
目前在某報社任部門主任的曲先生回憶起在北大的幾名狀元校友還贊嘆不已:狀元們在高校以及畢業后依然出類拔萃。他舉例說,北大92級一名狀元不到30歲,在某證券公司任要職,年薪就高達80萬元。
高考成狀元其實有規律可循
王極盛教授認為,今天狀元的成功是素質教育的成功。
王教授曾對近百名高考狀元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高考成功是有規律可循的。
調查顯示,狀元并非智力超常的“神童”,大多數狀元智力水平一般,少數人智力中等偏上。70%左右的狀元出自工人、農民家庭,父母文化程度大多為中小學文化程度,2001年考入北大的共51名狀元中,家住農村和縣城的共占43.1%。另據報道,近兩年,吉林首屈一指的重點中學東北師大附中連續兩年狀元旁落,狀元桂冠分別被梨樹縣、農安縣與吉林市的學生摘走。
對于“女狀元比男狀元少”的說法,王教授提供的調查顯示,2000年,北大招收的狀元中,女生占55.9%;2001年狀元女生占65.6%。在狀元群體中,高考最容易反映性別差異的數學科目也是女生占優勢,2000年、2001年數學全國試卷的文理最高分得主都是女生。調查還發現,民主的家教環境對學生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