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重成績 18歲高三男孩跳樓結束生命
昨日,鄧國賢(化名)撫摸著兒子小輝的照片,默默念著:“小輝,你能再和爸爸說說話嗎?”但兒子永遠不能說話了,身影定格在薄薄的相片里。在鄧國賢眼里,18歲的小輝從小不調皮、不貪玩、學習好,最近只是學習壓力大,想休息而已。兒子選擇從自家6樓跳下去,鄧國賢至今無法理解。他說:“直到孩子出事前,我都一直以為小輝生活得很幸福。”
18歲男孩跳樓亡
鄧國賢向記者講述了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那一天——1月4日,元旦放完假上班的第一天。
那天上午11點,他在單位開會,妻子廖玉蘭(化名)打來電話。前兩次他都掛斷,可妻子不停撥打,接起電話,只聽到妻子哭,過了2分鐘,才哽咽著說:“兒子出事了,趕快回來。”
走到小區門口,鄧國賢見鄰居議論紛紛,平時熟悉的人都低頭匆匆過,他有種不祥的預感。自家樓下拉起警戒線,很多人圍觀,妻子癱坐一旁,兩眼無神。他上前問“究竟怎么了”,妻子看見他,眼淚立馬涌出來,發瘋似的搖著他的肩膀說:“兒子……從家里跳出來……死了……”
鄧國賢腦中頓時一片空白。
父母只看重成績
今年46歲的鄧國賢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42歲的廖玉蘭開了一家中餐廳,家庭條件還不錯。
廖玉蘭說,小輝出生后,鄧國賢忙于工作,她也忙于創業,便將小輝交給婆婆爺爺帶,只在周末接孩子一起過,忙的時候一個月只聚一次。
小輝慢慢長大,鄧國賢和廖玉蘭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但當他們想把孩子領回自己身邊時,老人家說什么也不干,孩子也不愿和婆婆爺爺分開,他們只好把孩子留在老人家里。
廖玉蘭說,她覺得,孩子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出息。因此,只要小輝成績好,不管他要什么都滿足他。從小學到高中,小輝的成績一直不錯,在廖玉蘭眼中,兒子是一個懂事聽話的乖娃娃。
讀高三變化很大
廖玉蘭說,去年9月,剛開始備戰高考,小輝像變了一個人,不愛說話,一回家就把自己鎖在屋里。“小輝還抱怨,他說做什么事都覺得沒意思。”
小輝的反常讓鄧國賢夫婦很擔心,他們決定讓兒子暫時休學,等小輝狀態好些,再考慮上大學或出國深造。去年10月,小輝休學,搬來和父母一起住。
在重慶鍇道實業有限公司上班的張玲是廖玉蘭的鄰居。張玲說,小輝搬來后很少出門,只偶爾看到他一個人在小區內走。
通過朋友,廖玉蘭找到中科院心理學函授大學重慶教學站主任童新,希望幫幫孩子。“童老師建議找心理醫生給孩子做輔導,那時我完全不理解。”鄧國賢說,現在家里條件不錯,兒子想要啥就有啥,生活上沒遇到過什么挫折,這么幸福,心理不可能出問題。孩子就是壓力大,調整一下就好了。
直到小輝1月4日從自家6樓跳下去之前,鄧國賢一直以為兒子過得很幸福。“婆婆、爺爺肯定無法接受,到現在都沒給他們說小輝的事。”
專家分析
孩子已患上重度抑郁
“這是家長對孩子心理問題疏忽造成的悲劇。”中科院心理學函授大學重慶教學站主任童新說,學習是一種社會功能,孩子休學后社會功能喪失仍表現正常,這恰恰是不正常的表現。
童新說,他和小輝在QQ上聊過,小輝常說的兩句話是,“婆婆說我肩窄沒出息,爸爸說我走路不好看”,能看出小輝內心很自卑。小輝還說,高考壓力很大,特別是考上外地大學,離開婆婆爺爺獨自一人生活,不知道怎么面對。
童新認為,小輝的父母太過自信,把自認為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強制灌輸給孩子,要求小輝只管學習,不管其他,讓孩子的社會化過程缺失,面對變化,沒有自信能獨立解決。高考對小輝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如果考上外地大學,他要獨自去面對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自認為沒有能力解決,便陷入抑郁。雖然父母讓他休學,但將來還是要他考大學甚至出國,這讓小輝的抑郁情緒得不到排解,反而越積越多,形成重度抑郁,最終走上極端。
專家提醒
乖孩子往往易藏心病
朱美云心理咨詢所所長朱美云說,表現很乖的孩子往往容易出問題。孩子有以下表現時,父母需重視:
1、特別聽話、服從過頭,沒有主見,什么都聽別人的。這樣的孩子自我個性扭曲,喪失自我,容易成為悲劇人物。
2、善于發現孩子的矛盾面。有的孩子有強烈的自我要求,會主動向家長索要東西,但若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絕對服從,這種表現就可能是個性扭曲的前兆。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