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類高考加分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在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包括體育加分在內的各類高考(論壇)加分背后的腐敗現象成為代表、委員們抨擊的對象。眼下,2010年高考和體育類考生專項測試日益臨近,多年來飽受詬病的體育類高考加分,又將何去何從?
“罪”:緣自高考加分?
今年1月,廈門國際馬拉松賽爆出群體作弊丑聞,導致競賽成績前100名中約30人被取消成績和名次。2009年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中山東選手“扎堆”現象曾引發媒體質疑,今年2月,上海國際馬拉松賽組委會宣布取消6名選手比賽成績。記者調查發現,許多選手參與比賽作弊,垂涎的是與之相關聯的高考加分。
據介紹,馬拉松比賽成績在2小時34分以內,可以申報國家一級運動員,后者在高考中可以獲得單獨考試的機會。不過,記者從山東省體育局得到證實,山東省體育局已收回30多份依據上海國際馬拉松比賽成績下發的國家一級運動員證書。
根據教育部規定,高中階段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取得前6名者,由省級招生委員會決定,可在考生統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分數投檔,由學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過20分。同時根據規定,高中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經過相關專業測試,可在統考成績總分基礎上享受20分以內的投檔加分。
體育類高考加分制度的存在,導致一些考生鋌而走險,出現了冒名頂替、使用興奮劑等違規現象。“當年我的國家二級運動員,就是找人替考得來的。”據山東省一位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的人士講,一些體育生在騙取高考加分的過程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服用興奮劑和找人替考。“每年參加體育考試的學生有好幾萬人,想全部嚴格檢查很難做到,實施興奮劑檢測也不現實。”
除了造假作弊的“貓膩”,體育高考加分還易成為某些人手中的特權。2009年,有消息說,浙江省紹興一中提出航模高考加分申請的19名考生中,有13名是當地各級領導干部的子女,其余6名是教師子弟。
“罰”:廢除高考加分?
最近,山東省教育廳決定從今年起取消省內自行增加的如對省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等加分優惠政策,主要是避免“人為因素”對高考公平的干擾。“加分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本意是為彌補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制度缺陷,為特殊人才敞開高校的大門。但是高考的利益太大了,只要有一線機會,考生、家長甚至個別部門就會想盡辦法鉆空子。”山東省教育廳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
與此類似的體育類高考加分該不該取消,由于近期作弊造假屢禁不絕,也成為社會輿論頗有爭議的話題。山東一位高三學生家長說:“現在高考競爭太激烈了,我的兒子每天都學到晚上12點以后,想想一些人通過各種手段騙取高考加分,在起點上就超越了老老實實學習的孩子,實在是不公平,這個政策早就應該廢除了。”
反對廢除高考加分的人也不在少數。青島九中教師李犇在工作之前,就是一名體育特長生,他認為高考加分政策不應該完全廢除。“應該看到,體育加分鼓勵了一些學生來參加體育運動,并且也選拔了很多專業人才。雖然目前加分政策存在一些問題,但不應該因噎廢食一取了之。”
濟南市教育局體衛藝處處長王學東認為,體育加分政策關鍵在規范,而不是取消。這項政策并沒有錯,但一些人用作假、買賣的手段,把這個政策給破壞了,必須嚴厲打擊,同時要對體育賽事組織、成績證明發放等環節采取完善措施。李犇建議,國家在評定高水平運動員和國家二級運動員時,可以通過舉辦多次“巡回賽”或“高中聯賽”等賽事來考核運動員的真實水平,而不是現在的“一考定終身”。
專家:高考加分急需“瘦身”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全國多地的體育考試和比賽中存在的作弊行為,嚴重損害了高考的公平性,也讓國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變了味。”山東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于濤說。據介紹,山東師范大學每年會招收一定數量的高水平運動員,但有些運動員的水平明顯不符合要求。
記者了解到,針對體育高考加分項目繁多、加分門檻較低的狀況,一些地方已開始進行規范和“瘦身”。比如,浙江近年來的高考體育類加分項目成為群眾投訴、質疑的重點,為此浙江省教育廳決定,2010年起對“三模三電”和定向比賽的高考加分在項目、賽事與名次管理上進行嚴格限定。如名次范圍被縮小,國際重大比賽及全國體育大會取個人前6名,而全省性重要比賽只取個人第1名且需同時獲二級及以上運動員證書。同時,高考加分分值從20分降為10分。
另據了解,青海省從2010年開始,取消了“高中階段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者和“高中階段參加青海省運動會、青海省中學生運動會個人項目前六名、集體項目前三名的主力隊員”增加10分的照顧加分項目。
一些教育界專家建議,高考加分制度改革勢在必行,精簡加分項目、給高考加分“瘦身”是當務之急。現在高考加分項目繁多,完全取消尚不現實,必須循序漸進地“砍掉”一些不必要的加分項目,提高加分“門檻”,給真正有能力、高素質的考生加分。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