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五大關鍵問題(3)
第三個問題:如何評判高考實力
科學、客觀地判定自己的高考實力是考慮報考大學量級的前提,每年有大量考生“低分
高報”和“高分低報”的原因,就是在方法上和心理上對自己高考實力的判定出現了失誤。判定高考實力的總原則應該是:以考生的校、區排名作為確定報考實力的基準,而不是用某幾次考試的分數值來計算填報志愿,更不能想當然地指望高考時超常發揮。
1.用重要考試成績來確定校、區排名
一是平時成績:相關機構提供的研究信息表明,高考成績與平時學業成績的年級排名基
本一致。根據學生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期間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年級排名,其基本實力可以大體判定。在判斷排名時要注意對歷次考試成績穩定、波動、漸升、漸降等不同情況做切合實際的具體分析。
二是模擬考試成績:一模給壓力,相對偏難;二模給信心,相對偏易。一模試題在難度、區分度、知識點、熱點等方面的把握上更接近高考,但由于距離高考還有兩個月時間,學生變化較大。但考生要認真分析哪一次模擬考試的成績更接近自己的真實水平。各區教研中心在一模二模后都要統計分數,給出相當于去年一本、二本、三本線的分數(分文、理科)。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模二模成績大體推算出在區里的位置。假如XX區2009年一模520分相當于2008年北京市一本線502分(區排名600),你一模525分,則將來區排名約在600名以內。
2.用校、區排名來推算大學量級
校排名(年級排名):假如北京四中每年能考上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在150名左右,某考生的年級排名120名左右,則報考北京大學基本上有把握。
區排名:某高校在海淀區往年一般錄取到第1000名左右,如某考生兩次模擬考試成績為區排名800名前后,則報考該校基本有把握被錄取。
3.調用各種可參考的有效信息
第一,填報志愿前與班主任或有經驗的任課老師溝通,了解自己兩次模擬考試成績的排名情況,了解本校各層次學生在歷年高考中的錄取檔次、比例數據,并聽取老師對你填報志愿的建議。
第二,參加招生院校現場咨詢和高校開放日,向高校招生辦詢問,了解高校往年在本市、本區錄取人數及名次等情況。
4.戒躁求穩,留有余地
考前估分誤差較大,高考臨場發揮等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因素多,高考發揮超常和失常兩種可能都存在。高校招生有“大小年”之說,連續兩個“大年”或連續兩個“小年”的情況也時有發生,當年降分和提分兩種情況都可能出現。指望高考超常發揮和招生“小年”的冒險心理是極端不科學的,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教訓十分深刻。
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要冷靜客觀地判斷和評價自己的實力,不要考慮面子,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受朋友或同班同學的影響,要堅定自己的選擇。
一般講,學業優秀、平時考試成績穩定、心理素質好的考生,填報志愿不用過于保守。平時成績起伏較大、情緒易波動的考生,應該適當謹慎一些。
第四個問題:如何填好兩種志愿
1.第一志愿至關重要
什么是志愿級差分。又稱學校級差分,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志愿考生和第二志愿考生時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分數差。即:第二志愿考生按減去志愿級差分后的分數作為學校排分來確定錄取。
學校在招生章程中一般都表示不拒絕招收第二志愿考生,但同時又作出一些限制性規定。如:“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時,招收第二志愿考生”。“預留招生計劃5%的名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志愿級差分通常在30—50分之間,個別院校高達80分,但也有些高校不設志愿級差。
確保第一志愿萬無一失。高校當第一志愿人數比較充裕時,一般不再錄取第二志愿的考生。重點大學第一志愿的錄取比例很高,占被錄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80%左右。考生和家長要將所有精力和智慧用在使所報志愿能確保被第一志愿院校錄取上,力爭不出現失誤,要慎之又慎,穩之又穩。如果因幾分之差被一志愿院校拒絕,“下嫁”到第二志愿院校,損失的將是三五十分,甚至更多。同一所中學或家屬院內,高考成績差不多的兩名考生,一個上了北京理工大學,一個卻上了北京工商大學,就是因為后者第一志愿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以第二志愿錄取到工商大學,冒險和僥幸心理導致了重大失策。
“平均分”參考意義最大。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走出只關注提檔線的誤區,而應當詳細了解欲報高校近三年實際錄取的“實線”——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作志愿填報參考依據的風險非常大,多半要失敗。最高分意味著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有很大的自主性,錄取把握大。平均分最重要,最有實際意義。如果某考生的分數在該校錄取平均分上下,在不發生以外的情況下,可以說穩操勝券。很多人主張用平均分或平均分與最低分之間分數段來考慮志愿。
不要指望“附加分”取勝。各高校是按計入附加分的總分投檔,但進檔考生錄取專業時是按實考分排序、分專業的。若高校按招生計劃的120%提檔,最終被退檔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進檔的考生,所以按實考分報志愿才有把握。
2.第二志愿不可忽視
不能放棄第二志愿。很多考生出于自信或不了解第二志愿的含義,在志愿表的第二志愿一欄為空白,這實際上是放棄第二志愿。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一志愿未被錄取,則當年無學可上。
留出足夠空間。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院校要適當拉開檔次,給第二志愿錄取留下足夠空間。否則,會導致步步落空,全線崩潰。
確認招收二志愿的高校。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與欲報考院校聯系咨詢,須得到準確答復是否招收第二志愿考生,是否存在志愿級差 分等附加條件。二是閱讀欲報志愿院校當年的《招生章程》,確認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明確規定。
平行志愿錄取原則。北京市本科批次的第二志愿實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錄取。對同一科類批次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進行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平行志愿從A到C學校的志愿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學校。平行志愿投檔時各學校的調檔比例統一為100%,相同分數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學校投檔條件時同時投檔,各批次的平行志愿實行一輪投檔。
3.專業排序勿忘“五要點”
專業級差分——跟志愿級差分一樣的道理,同一高校的五個專業之間在錄取時一般也是有級差分的,若考生的成績未達到第一志愿專業的錄取分數,則其總分減去專業級差分后參與第二志愿專業排序。專業級差分一般在3—5分之間,但也有學校不設專業級差分。
有的考生成績高于所報志愿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但仍未被錄取。原因是:所填的幾個專業錄取分數都比較高,其成績沒有達到所報專業的要求;或者當第一專業未被錄取時,第二專業按照級差分又達不到所需分數;專業不服從調劑。
專業的選擇和排序可從五個方面來考慮和確定。第一,要選擇你的分數能“夠得著”的專業;第二,所選專業是考生喜歡或能夠接受,至少是不反對的專業;第三,根據你所報的專業該校往年錄取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可從《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北京招生錄取分數分布統計》和欲報院校招生宣傳資料中獲取所需信息);將專業排序的初步方案向高校招生辦咨詢,并作必要調整;第五,填寫“專業服從調劑”。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