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狀元劉涵:港大給了我很多機會
在過去的兩年里,12所香港高校已在我省招收73名高中畢業生。兩年過去了,在港求學的云南籍學生狀況如何?本報昨天電話采訪了正在香港大學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劉涵。
提起現正在香港大學就讀的云南籍女孩劉涵,大多數家鄉人都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不僅是因為她是我省2006年文科高考狀元,還因她是我省首個到港校就讀的學生之一,而她也是當年繼北京、廣東、山東等省份高考狀元被香港高校“掐尖”后,又一個內地優秀考生轉投香港高校的樣本。
已經結束了在北京大學為期一年的委培學習后,又在香港大學求學快一年的劉涵,自然也成了能提供給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弟學妹們高貴經驗的最佳人選。昨日,本報就兩年的不同學習感受等問題獨家專訪了她。談及自己兩年學習收獲的同時,她建議今年的考生,當前首應全身心投入高考準備中,并表示如果今年暑期回昆的話,她很愿意坐客本報為有意報考港校的學弟學妹做面試準備介紹。
2月17號參加了全香港的渣打馬拉松比賽的劉涵表示,結束了在北京大學一年的學習,返回香港大學學習生活至今,最大的收獲就是參加了這場比賽。由于當時報錯了組別,她被分到與專業運動員在一起的組別。之后她用了3小時69分,完成了對自己而言算是向極限挑戰的43公里比賽。拿了全香港的19名,香港大學的第2名。“通過這件事,我得到的不僅是肯定和獎勵,而更多是一種思考,還是那句話‘只有和優秀的人在一起,自己才能優秀’。”
劉涵認為香港大學給了學生很大的機遇,并介紹說上學期,她去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第二大城市迪拜,這學期又去了泰國和我國的臺灣省。而去這些地方都是由學校財政給予補助的。“每去一個地方都不是去旅行。去泰國是代表香港NGO組織,考察當地全球變暖應對實情,之后可為香港政府提議案。而去臺灣省是專程考察3·22大選。港大有很多項目可提供給學生申請,但對申請者除了有成績標準要求外,還要進行嚴格的筆試面試考核。”
劉涵認為香港大學是香港保留應試教育傳統最完整的大學,但在商課上又采用美國的理念模式。對團隊合作項目 實踐的要求很高,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反饋。
“來到全新的環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這往往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增益其所不能’。”她介紹說“語言”,是到香港就讀的內地學生普遍認為的最大障礙。“我因為本身很想學粵語,因為它是中國語言‘活化石’,所以我不把它看作障礙,而看作學一項本領的過程。雖然現在還不能說得很地道,但通過這個過程,更快地融入local群體。”
她介紹說自己剛被選為港大利明澤舍堂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內地的籃球隊長。還成為了15年來,港大第一個非香港本地的高卓晚宴主持人。“第一年獎學金我已全部拿到了,但雖然有獎學金,但在這個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節儉觀念是必須有的。”
并建議即將面臨高考的學子,當前應全身心投入高考準備中。“高考成績決定很多。如果這第一道關口過不去,早早準備的面試也是徒勞。如果暑假能有機會回來,我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更詳細地面試準備介紹。”
(責任編輯:李明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