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出一系列舉措緩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上海教改規劃綱要昨起 至4月29日公開征求意見
上海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
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每一個人的發展潛能得到激發,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該目標主要標志著,一是形成終身學習的教育新體系,二是形成激發受教育者發展潛能的教育新模式,三是形成多元開放的教育新格局,四是形成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新布局。
市教委主任薛明揚在昨日舉行的市府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備受社會關注的《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文本,自昨日起至4月29日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規劃綱要》由序言、正文、實施與評估等三個板塊構成,正文共包括“總體戰略”、“重點任務”、“體制改革”、“重大項目”以及“領導和保障”等五個部分。
“重點任務”部分,《規劃綱要》確立了11個方面的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重點任務。同時,用一個專門的部分,突出強調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并提出,推進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是正確處理政府、學校、社會、市場之間的關系,提高政府的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增強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辦學活力,建立政府與各類社會組織分工協作、市民廣泛參與的教育公共服務新體制。為此,《規劃綱要》具體提出了教育公共服務機制創新、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辦學體制改革、學校內部體制改革以及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等五個方面的改革思路和舉措。
同時,《綱要》秉承“邊制定邊實施”的要求,按照韓正市長關于《規劃綱要》應當區分中期和長期目標并聚焦本屆政府任務的指示,在“重大任務”部分,提出從2010年到2012年啟動實施10項教育綜合改革重點試驗項目和10個重點發展項目。這些項目基本涵蓋了上海教育改革發展的全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綱要》提出,未來上海教育的改革發展要以育人為本,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作為貫穿上海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理念。
《規劃綱要》提出了上海教育中長期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率先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每一個人的發展潛能得到激發,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薛明揚說:“上海也存在著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上海將推出一系列的‘組合拳’,比如校際結對以及鼓勵優秀教師去郊區等薄弱地區任教等措施。”
即日起,市民可通過電子郵件,登錄中國上海門戶網站、上海教育門戶網站,以發帖和信件形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每年招生不少于60%各初中平分
教育公平是市民極為關心的問題。薛明揚指出,教育公平涉及到各個方面,當前市民比較關心的“擇校”問題既是一個熱點問題,也是長期以來的一個難題。“這個問題有復雜的背景,有深層次的原因。當然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可否認地存在著一些差距,有城鄉之間的差距,有區域之間的差距,還有學校之間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差距,這些差距是歷史上客觀形成的。背后反映的是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不足。”
隨著家長對子女教育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市民對教育多樣化和高質量的需求也日益旺盛。薛明揚認為,擇校問題現在之所以成為熱點問題、難點問題,也就是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產生的。薛明揚表示,這次《規劃綱要》提出教育要均衡發展,要讓所有的學生獲得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主要是想縮小學校和學校之間辦學水平的差距,達到促進義務教育學校的均衡發展。”
市教委主任薛明揚昨日回答記者關于“擇校”問題時解釋,這次《規劃綱要》提出了幾點。比如提高每一所學校的辦學質量,特別是加大對財力困難的地區和相對薄弱學校的支持;把中小學教師納入區(縣)教育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在這個區域內實現教師的合理流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2020年基本可以建立以市級統籌為主的義務教育的財政投入體制等,都是在不斷探索解決“教育平衡”的問題。
而除了談義務教育,薛明揚同時表示,目前上海優質的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計劃按不少于60%的比例平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隨著這些措施的實施,上海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的程度會逐步提高,也將會有效地緩解當前的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
均衡教育資源 遷建新建部分優質高中及分校
上海浦東三林地區、奉賢南橋新城將建“名校”分校。薛明揚昨天在市府發布會上透露,將會組織中心城區的品牌學校到一些大型的居住社區即將建成的公建配套的學校開展對口辦學,同時深化中心城區與郊區的對口合作交流項目,鼓勵和引導優秀教師到郊區任教,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從中心城區向郊區輻射。上海正逐步實現中心城區優質高中資源向郊區、向大型居住區重點傾斜,越來越多的“名牌”高中將走進郊區辦學。
市發改委副主任葉明忠表示,“十二五”期間將主要解決城鄉、市郊優質教育資源布局不均衡的矛盾,重點考慮在一些新城、新的大型居住社區中建一些幼兒園、小學、中學,讓全市人民都享有公平的教育資源和機會。
對此,市教委主任薛明揚舉例說,2009年向明中學浦江校區正式開學,今年上海又推進了兩所“名牌”高中在郊區辦分校。“一所是交大附中,在嘉定新城辦分校,還有市二中學在閔行區梅隴辦分校。至于還有哪些學校,有一個布點的問題。我們最近已經關注到了,在浦東的三林地區、奉賢的南橋新城都有辦學的計劃。”
薛明揚透露,目前,向明中學浦江校區已啟用,就是優質高中向郊區大型居住區傾斜的例子,該校校園內4棵古樹2棵遷往新校區。兩個小區同一法人、同一校長,并不是“掛牌”名校。2010年,交大附中嘉定新校區,市二中學梅隴分校也將啟用。目前,郊區新校布點工作已紛紛啟動。
市發改委副主任葉明忠補充介紹,本市將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啟動建設一批促進教育內涵發展的重點發展項目。比如通過城鄉基礎教育一體化建設工程,將在郊區、大型居住社區等新建400所幼兒園、150所小學和120所初中,遷建或新建10所左右優質高中及分校,基本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合理布局。
建教育投入長效機制 確保教師工資增長
上海市財政局副局長田春華就逐步建立健全財政保障和完善教育領域民生的長效機制表示,在《規劃綱要》的編制過程中,上海市財政局將形成“兩個完善、兩個優先、兩個著力”的工作思路,確保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逐步增長。
田春華說,上海將完善政府教育經費投入機制,確保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和教師工資逐步增長。同時,重點建立和完善從學前教育到繼續教育、從公辦學校到民辦教育等協調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完善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財政幫困助學體系,完善對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就學政策體系。財政局還將優先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重大項目實施,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市級統籌體制和機制,基本實現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配置標準統一、學校經費標準統一、教師隊伍配置標準統一、教師收入標準統一。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