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花4萬輔導成績反降 狀告培訓機構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很多家長關心的事情,為了迎合這一需要,近年來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應運而生,更推出了“一對一”個性化輔導,很有噱頭。近日,本市一名高三學生家長就花費4萬余元,與一家教育機構簽訂了培訓協議,幫孩子補課,沒想到一段學習過后,孩子成績不升反降,雙方為此對簿公堂。
王琳(化名)就讀于天津市一所高中高三年級,為了讓成績有所提高,在即將到來的高考(論壇)中取得好成績,她的父母經比較選擇,與某教育培訓機構簽訂了“全程個性化課外輔導委托協議”,其中約定:教育機構對王琳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涉及的學科包括語文、數學、英語(論壇)、物理、化學、生物等,培訓課時300個小時,費用共計4萬余元,相當于每課時130余元,可謂價格不菲。為讓王琳父母放心,教育機構還口頭承諾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一定能讓王琳成績有所提高。父母認為雖然價格貴了些,但一分錢一分貨,只要孩子成績能提高,花錢也是值得的。
不過,一段時間的輔導過后,王琳的成績沒有像其父母期望的和教育機構承諾的那樣提高,反而出現了明顯的下降。王琳及家長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育機構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教學質量和標準履行合同義務,違反合同約定調整授課形式和人選,也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授課進度及輔導內容對王琳進行月考測試、試卷評析等工作。王琳就此將該教育機構告上法庭,要求其退還輔導費用4萬余元。法院審理過程中,王琳與教育機構最終達成調解協議,由教育機構一次性返還王琳學費2.5萬元。
律師提醒
教學成果難量化考生維權有風險
針對此案,天津市擊水律師事務所雍衛民律師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是牽動大多數父母神經的一個敏感話題,教育培訓機構不斷出現與家長過分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無關系。教育機構為了爭取生源,常常許諾“一對一”教學,制定個性化的教學計劃等,甚至口頭承諾一定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教學成果和學習成績的考評有時候很難以量化的標準去衡量,這與學生個人素質、學習態度、考試試題的難易程度、考試時的臨場發揮等因素都有關系。因為口頭承諾很難被寫進合同或者協議,消費者維權將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就像案中的王琳,當發現成績不升反降后依然損失了1.5萬余元,還浪費了不少的學習時間,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