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全國1卷)理科綜合能力測試(2)
據圖回答:
(1) 該實驗結果顯示桃果實成熟后硬度降低,其硬度降低與細胞壁中的降解有關,該物質的降解與 的活性變化有關。也與細胞壁中的_______降解有關,該物質的降解與__________的活性變化有關。
(2)A、B品種中耐貯運的品種是 。
(3)依據該實驗結果推測,桃果實采摘后減緩變軟的保存辦法應該是
,因為 。
(4)采摘后若要促使果實提前成熟,科選用的方法有
和 。
(5)一般來說,果實成熟過程中還伴隨著綠色變淺,其原因是
答案(1)纖維素 纖維素酶 果膠質 果膠酶
(2) A
(3) 適當降低溫度
低溫可降低有關酶的活性,延緩果實軟化
(4)用乙烯進行處理 適當提高貯存溫度
(5)葉綠素含量低
【解析】⑴從圖中可以看出,果實成熟后硬度的變化與細胞壁中纖維素的含量變化一致與果膠質水解產物變化相反,可見,其硬度的降低與纖維素和果膠的降解有關,而纖維素的降解與纖維素酶的活性有關,果膠的降解與果膠酶的活性有關。
⑵A品種在成熟后,其硬度變化比較小,應耐貯運。
⑶從⑴的分析可以看出:果實成熟采摘后要減緩變軟就是要降低酶的活性,而要降低酶的活性,就要適當降低溫度,從而延緩果實軟化。
⑷采摘后要使果實提前成熟,可以根據以上分析,適當提高貯存的溫度或用乙烯處理。
⑸果實成熟過程中綠色變淺是因為葉綠素轉變成了其他色素,從而含量降低。
32.(11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已知2H2O2=2H2O+O2↑ , 可以通過觀察反映過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度)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
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FeCL3溶液,0.01%牛過氧
化氫酶溶液,恒溫水浴鍋,試管。
(1) 實驗步驟: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
。
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0C,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答案(1)①取3支試管,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
②分別向上述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蒸餾水、FeCl3溶液和過氧化氫酶溶液。
③觀察各管中釋放氣泡產生的快慢。
【解析】該題要同時驗證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因此應遵循對照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單一變量原則。
⑴實驗步驟:①取3支試管,編號,各加入等量且適量的H2O2溶液,放入37℃恒溫水浴鍋中保溫適當時間。②分別向上述3支試管中加入等量且適量的蒸餾水、FeCl3溶液和過氧化氫酶溶液。③觀察現象:3 支試管中氣泡產生的快慢。
⑵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釋放最快的是加酶溶液的試管,其次是加FeCl3溶液的試管,再次是加蒸餾水的試管,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
⑶將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由于過氧化氫酶因高溫變性而失去了活性,因此釋放O2最快的是加FeCl3溶液的試管。
33.(11分) ( 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春天日照逐漸延長時,鳥類大多數進入繁殖季節。調節鳥類繁殖活動的圖解如下:請回答:
(1)鳥類的繁殖活動是通過機體的 和 兩種調節方式完成的。機體中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的細胞位于 (下丘腦、垂體、性腺)。
(2)上面圖解中的A,B,C 分別代表由下丘腦,垂體和性腺分泌的物質,則他們分別是 、 和 。C進入血液后,通過 作用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據圖判斷,若要驗證B 的生理作用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鳥作為實驗動物,其原因是
答案(1)神經調節 體液調節 下丘腦
(2)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性激素(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反饋
(3)不能 鳥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無法驗證該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⑴從圖中可以看出,鳥類的繁殖活動通過機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兩種調節方式進行,機體中既能傳導興奮,又能分泌激素的細胞位于下丘腦。
⑵從圖中不難看出A是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B是促性腺激素,C是性激素,性激素進入血液后又通過反饋作用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激素合成和分泌。
⑶鳥去除了性腺,失去了促性腺激素作用的器官,無法驗證該激素的生理作用,因此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鳥作為實驗動物來驗證B的生理作用。
34.(10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某種植玉米的農場,其收獲的玉米子粒既作為雞的飼料,也作為人的糧食,玉米的秸稈則加工成飼料喂牛,生產的牛和雞供人食用。人,牛,雞的糞便經過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能源,沼渣,沼液作為種植玉米的肥料。據此回答(不考慮空間因素):
(1) 請繪制由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網:
(2) 牛與雞之間 (有,無)競爭關系,理由是
。人與雞的種間關系是 ,人與牛的種間關系是 。
(3)流經該農場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 所固定的 ,無機環境中的碳以形式進入該人工群落
(4)假設該農場將生產玉米的1/3作為飼料養雞,2/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供人食用,現調整為2/3的玉米養雞,1/3供人食用,生產出的雞仍供人食用,理論上,該農場供養的人數將會 (增多、不變、減少),理由是
答案(1)
(2) 無 它們所需食物資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稈、雞吃玉米子粒) 捕食與競爭 捕食
(3)玉米(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 太陽能 CO2
(4)減少 改變用途的1/3玉米被雞食用后,在雞這一環節散失了不部分能量,導致人獲得的能量減少
【解析】
⑴分析題意,雞、牛、玉米和人組成的食物網是
雞
玉米 人
牛
⑵牛與雞之間所需食物資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稈、雞食玉米子粒),所以它們之間無競爭關系,人與雞之間構成捕食與競爭的關系,人與牛之間構成捕食關系。
⑶流經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因此,流經該農場生態系統的總能量來自玉米所固定的太陽能,無機環境中的碳以CO2的形式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該人工群落的。
⑷依題意,理論上該農場供養日人數將減少,因為改變用途的1/3玉米被雞食用后,在雞這一環節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導致人獲得的能量減少。
(責任編輯:王曉冬)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