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加分嚴格規范 首次報志愿只報本科
5月12日8時,北京市7.4萬統考生將開始網上填報本科志愿,填報完成后,本人還需簽字確認志愿信息,專科志愿將在本科錄取結束后進行填報。教育部要求各地嚴格規范各種高考加分政策。
首次報志愿只報本科
5月12日8時至17日24時,考生首次填報高考志愿時將只填本科志愿,往年同一時間填報的藝術類高職志愿將不再填報。
今年高招,北京市錄取“先本后專”,將提前批一分為二,新設本科提前批和專科提前批,將往年在一本錄取前進行的藝術類高職、公安、司法等專科計劃全部調整到專科提前批,與專科普通批一起在本科錄取結束后進行。如此安排,是為了維護本科上線考生的利益,往年在本科前錄取專科,很多填報志愿的本科上線考生,就只能無奈地被專科提前錄取。
高考志愿填報時間一過,考生志愿信息將立即封存,任何人不得更改。
十余所高校預留“二志愿”
一志愿沖一沖,用二志愿保底,成為大多數考生和家長選擇本科志愿的原則。由于本市本科各批次二志愿施行平行志愿,考生需首先明確高校是否招收二志愿考生,謹慎選擇“二志愿”,否則就會浪費志愿。
目前,已有10余所在京高校宣布預留二志愿計劃招高分考生。其中既有中國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等部屬院校,也有北京工業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市屬院校。部分學校甚至在熱門專業中預留了二志愿計劃。北京化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為二志愿高分考生預留了5%的招生計劃。北郵、北林大、北交大、北科大均預留10至20個的二志愿計劃。此外,首師大預留二志愿的比例達到10%左右。首經貿、北建工等高校為二志愿考生預留計劃比例達到20%。
加分考生公示信息留至年底
今年高考,教育部要求各地進一步規范特殊類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
近年出現的“高考加分”造假現象引起社會關注。有統計顯示,雖然教育部規定的加分項目只有十余項,但全國各地自己制定的加分項目加起來卻超過了200項。多所高校招辦負責人對“加分”也十分頭疼,因為高校無法辨別高考加分的真偽,只能依靠各地高招機構把關。
目前,教育部不僅已經開始清理各地的加分政策,而且也加強了對加分考生信息的公示,接受社會監督。今年起,所有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都必須向地方招生考試機構申報加分項目,加分考生的公示信息必須保留至年底,弄虛作假者將受到取消高考錄取資格、取消學籍等嚴懲。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