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炒作高考狀元渲染的是應試的腐朽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18日發布消息稱,今年將出臺規范高考成績發布的有關規定,明確不許對學校、學生進行排名,各高中學校不得公布學生高考成績排名榜,不得以高考成績排序向學生及其家長發喜報、賀信。禁止宣傳高考狀元。(5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這條禁令下得正逢其時,遏制逐漸升溫的高考成績炒作勢頭,需要“把丑話說在前頭”,也有必要“先小人,后君子”。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要抓好落實,說到做到,不放空炮,講求公信,給人以信心。
的確,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應用,近年來一些高中學校的高考成績榜也是與時俱進,不斷推陳出新,已從紅紙墨書發展到彩繪噴涂,格外醒目搶眼。彰懸位置也由教學樓門前轉到了校園的外圍墻上,什么材質好就用什么材質,什么工藝新穎就用什么能工藝,什么地方顯眼就放在什么地方。而喜報、賀信也變成了由彩色氣球騰空牽起的巨型噴涂條幅:“熱烈祝賀我校高三××班×××同學以總成績687分考入清華大學!”論其陣勢,可謂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莊的地道都有許多高招”,只要能吸引住人們的眼球。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在人們任何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利益的影子。高考成績發布期間,一些學校不惜重金制作宣傳高考成績的廣告、喜報,不擇手段地發布高考成績榜和炒作高考狀元,其實就是借考生名校中榜的人數和升學率,來抬高自身名氣的指數,炒作學校名氣,制造“名校效應”,進而網羅更多的優質生源,從中瓜分更優厚的利益。
當然,在學校一系列張示高考成績榜和宣傳高考狀元的“大手筆”舉動中,在校長和教師們“興高采烈”表情的背后,所掩蓋著的還有應試教育的各種酸楚與焦慮:處心積慮地計劃組織,加班加點的工作,廢寢忘食的輔導,翻來覆去的考試……然而365個日日夜夜的艱辛卻總是一笑了之。而在每次隆重慶賀的之后,便是“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的新壓力的開端,再次陷入到更加沉重的煎熬之中。
我們也看到,應試教育的囚徒困境,確實顛倒了不少學校教書育人的價值理念。5月17日凌晨3時,武漢市新洲一所初中學校30余名畢業班老師在一位副校長的帶領下,冒著冷雨去禪寺敬香拜文殊菩薩,他們想以向菩薩“行賄”的手段,求得心理上的些許平衡。不難想象,當升學人數、升學率、升入重點大學人數成為校長政績和教師福利待遇的唯一度量標尺時,同教師集體敬香拜佛一樣,宣傳高考成績和炒作高考狀元,恐怕就成了釋放校長和教師們心頭上的沉重負荷的一個藥方。
剔除應試教育陳疴頑疾,讓教育回歸理性,應始于高考制度的徹底改革,而國家教育部責無旁貸,高考改革應該提速。
(責任編輯:盧雁明)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