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吃啥還吃啥 高考臨近家長別給孩子添亂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家長、學校、商家等等社會方方面面都把目光聚焦到這里,尤其是家長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給孩子做好后勤服務工作,比如再買點習題集給孩子做,不斷地增加高蛋白營養,甚至絞盡腦汁去買所謂的健腦用品……傾全家之力為考生高考取得好成績增添砝碼。那么,這樣做到底對不對?中國醫師協會養生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中醫院副院長劉健教授給出自己的答案。
調節心理緩解壓力
“在高考就要到來之際,考生、家長乃至社會方方面面更加關注這一國考,這本身就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表現。”劉健教授說,在這個緊張并且充滿挑戰的階段,做好心理調節非常重要。
作為家長,首先要給孩子營造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不要整天與孩子說考試的事,可以給孩子說一些社會現象等等,比如近幾年合肥大建設給市民生活帶來哪些好處,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應該怎么維護城市形象等等,通過轉移孩子注意力來降低高考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可以間接地啟發孩子的思維,拓寬孩子的視野。再有,可以在茶余飯后,與孩子談談某個歷史人物,如果孩子對這個人物非常了解,他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來,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力。
光學習不運動是錯誤的
“高考考生運動不是缺乏,而是嚴重缺乏。”劉健說,在各種壓力下,考生恨不得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到考前復習上,其實,通過有效的運動調節會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
劉健教授指出,運動有以下幾個功能。一是提高體力,增強耐力。高考每門課的考試有2—3小時的時間,是對考生體力的一個考驗,經常有報道稱某某考生在考場暈倒,這可以通過平常的運動來避免這種情況。二是調節情緒,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興奮程度,讓考生在緊張的學習情況下緩解一部分壓力。三是調節神經、內分泌的平衡,使得考生始終情緒高漲。
劉健教授也開出了幾種運動處方。在學校,下課鈴響后,可以圍繞教室樓梯跑幾圈;在家里,學習40分鐘后,可以做做俯臥撐、仰臥起坐等等。
平常吃啥現在還吃啥
“平常給孩子吃什么,現在還給他吃什么。”劉健教授說,如果過多給孩子攝入蛋白質等高營養食物,會增加胃腸負擔。應該以高熱量、產熱快的食物為主,比如碳水化合物,像大米、饅頭等作為主食,菜類可以多吃點新鮮的蔬菜,如蘿卜、芹菜等助消化的食物較好。同時輔以高蛋白的食物,每天一杯牛奶,一個雞蛋不能少,還可以適當地吃些魚、蝦等。此外,香蕉、蘋果、梨子有清理腸道、助消化的作用,可以讓孩子多吃。
劉健指出,一定要重視孩子食譜的品種和顏色的搭配,運用蒸、煮、炒、炸等烹飪方法,以此來提高孩子的食欲。有的家長甚至給孩子吃一些人參、鹿茸等補品,這些補品是用于大病之后的補益,對于十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是不適合的,會打破孩子本身的神經、內分泌平衡。有的孩子服用人參后,可能會出現口干、鼻子出血、失眠等后果。
失眠可吃點大棗稀飯
因為過度緊張導致失眠在一部分學生中比較常見,劉健指出,在臨近高考的時候出現緊張情緒是人的正常反應,如果過度緊張會導致大腦皮層興奮增加,進而導致失眠。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考試只是人生旅途的小小一站,以平常心來對待考試。其次,家長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慢跑、散步等運動,來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以此來緩解失眠。再者,大棗稀飯有安神的作用,家長堅持每天讓孩子吃一點。
劉健表示,緩解學習疲勞首先要注重學習方法。學習時要做到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習,如果這一個小時學數學,下個小時可以換成語文或其他課程,如果做了一個小時的習題,下個階段就應該背誦一些其他需要掌握的知識。再者,學習與運動要交叉進行,學習1個小時后應該休息一下,哪怕8—15分鐘也很好,運動的方式根據孩子自己的喜好,總之要使孩子的肢體運動起來。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