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考指導:家境不寬裕 填報志愿細思量
想必,每個高三的學生都知道不用擔心因為家庭經濟原因上不了大學。從1998年開始,國家推出了各類助學政策:助學貸款、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勤工助學等等多種方式,保證每個有資格的學生能夠順利升入大學。但是在報考的時候,作為大部分已經年滿18歲的成年人,也應該考慮一下父母的勞苦和家里的現實條件,有的時候需要量力而行。
社會轉型時期,收入有差別是事實。廣大的國土上,東西、南北、城鄉的差距依然存在。而且一個人從出生到高中畢業,吃、穿、行、讀書、發展特長,已經花去了的金錢數額巨大,最低以萬元計,甚至有人統計達到上百萬元。上大學除了學費,依然有吃穿住行讀的費用。尤其那些經濟上不太寬裕的家庭,從各方面衡量一下,選一個地點、消費程度、未來前景都符合自己要求的學校,是一件非常現實的事。
最近一個新短語開始流行“逃離北上廣”,起因是房價。無力承受高消費、高房價的年輕人開始考慮拋棄擁擠喧囂空氣中布滿灰塵的大城市,而回歸自己的家鄉。
不可否認,許多好的大學,就位于這幾個超大型城市里。大城市人多機構多,機會也多,可是消費也高。如果你的家鄉遠離這些大城市,每年的往返路費就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但是在這些學校讀書,獲得資助的機會可能相對也多。有些高校除了國家資助體系外,還有許多來自企業、基金會、海內外個人的獎助學金。除了在學校憑成績爭取資助和獎勵,你還可以走出校門,去外面打工。可以先打聽一下各地家教的行情,畢竟這是一個大一新生最容易自食其力的辦法。
如果你對自己的打拼實力有信心,報考大學時,不妨考慮一下這些城市。反之,退一步海闊天空。選一個離家近些的地方,你可能會很快適應大學所在地的氣候、生活習慣,親戚朋友也會比到遠離家鄉的地方多些。并且,同一個專業,在東部幾個大城市中的錄取分數線也許會比你所在家鄉省會甚至是其他小城市的大學高出許多分,而學科水平卻未必高。
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你的高考分數沒能達到自己的真實水平,不得不在三本和高職之間選擇。這種選擇往往會非常痛苦,因為三本通常都依托有實力的本科院校,普遍收取高學費。不過地域不同,學費也有差距。曾有專門的調查顯示,上海、浙江、北京和廣東等地獨立學院人均本科專業學費最高,文理均在每年1.5萬元以上,其中上海、浙江最高,幾乎達到每學年兩萬元。而湖北、云南、江西、陜西和甘肅等省市獨立學院人均學費較低,文理本科專業人均學費均在1萬元以下,其中陜西和甘肅最低,平均學費只有8000元,一東一西,學費差了一半。
如果把大學文憑比作進入社會的敲門磚,目前來看,有些高職的磚是金磚,而一些本科只能是土坯磚。簡單了解分析一下這幾年的就業市場就不難看出,許多技術類高職專業,因為符合市場需求,就業率連年攀高,部分高職院校甚至是訂單式培養,沒提前下訂單,用人單位開出再豐厚的條件也招不到學生。相對,那些招生過多、需求過剩的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四處碰壁的不是個別。
家境不富裕,選擇大學時可以量力而行;家境貧寒,也會是暫時的人生體驗,更是一筆別人沒有的磨煉自己的財富。放眼今后漫長的人生,這些都會是階段性問題,關鍵是給自己打足氣,進入大學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責任編輯:李明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