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家長關懷備至會引起考生反感
省會高女士的女兒即將參加高考,最近一段時間高女士對女兒可謂關懷備至,不僅每天給女兒做有營養的飯菜,而且對女兒的態度也無比順從。然而高女士對女兒的照顧不僅沒有令女兒滿意,反而令女兒脾氣更為煩躁,這令高女士非常無奈。
“我這段時間對女兒的照顧非常用心,可是恰得其反,反而令女兒對我不滿,我真不知道該怎樣做了。”6月3日,高女士撥打了本報熱線電話傾訴了自己的煩惱。據高女士介紹,其女兒在去年高考失利后,認真復習了一年,準備今年繼續參加高考。還有幾天高考就要開始了,從半個月前起,高女士便從網上查閱了大量營養食譜,每天按照食譜給女兒變著花樣做飯。因為女兒每天復習到很晚,因此高女士在每天半夜12時左右女兒復習結束后,還要給女兒再做夜宵。
除了伙食上多加照顧外,高女士對女兒的態度也非常順從。“其實我平時脾氣不太好,可是這段時間,我連對女兒說話語氣都刻意溫柔下來,而且女兒的要求我都盡量滿足。”
高女士如此的付出,就是希望做到最好的“后勤保障”,使女兒能夠以愉快的心情復習并參加高考。然而令其沒有想到的是,她所做的這一切不僅沒有讓女兒滿意,反而令女兒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對于我精心制作的飯菜,女兒吃的越來越少,而且她還總是無緣無故發脾氣。前兩天她無故對我大聲嚷嚷,我忍著氣給她賠不是,可是她反倒沖著我嚷起來,‘別對我這么好,我受不了了。’”女兒的這句話令高女士傷心不已,“難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嗎?”為此高女士向本報求助,希望自己能夠做到更令女兒滿意。
針對高女士的難題,記者咨詢了有關專家。專家在聽了高女士的遭遇后表示,高考臨近時,考生家長往往會對考生過度關注,并且將自己認為是“最好的關心”都賦予考生,卻不知道這樣做反而容易給孩子帶來無形的壓力,引起孩子的焦躁,而焦躁的心情有可能直接影響高考的發揮。專家建議,考生家長在考前最好給孩子一個寬松的氛圍,在生活細節方面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關注。對于一些因高考過于焦躁的考生,家長可以適當陪同考生采用散步、聊天等方式幫助其穩定心情。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