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志愿填報指導:怎樣為理想而升學
高考(論壇)志愿的定義是什么?
志愿是考生的志向、意愿的具體體現。高考志愿在招生錄取工作中具有特定的含義,它是考生根據社會的需要,按照國家招生的有關規定,從本人學習成績及專業興趣和特長的實際出發,選擇學校和專業;也是考生自覺自愿的意向,它受到招生部門的承認,并成為高校錄取新生的重要依據。
填報志愿怎樣才能做到不盲目隨大流?
確定人生大致方向。對于職業生涯與人生發展來說,大學專業的選擇往往具有決定性意義。考生的專業選擇應該盡量結合本人今后的人生發展方向。填報志愿前,考生首先要問一問自己:今后到底想成為什么樣的人、靠什么立腳,答案不要求非常準確,但至少可以確定一個大致方向。
與社會現實需求掛鉤。專業選擇應盡量與現實的社會需求掛上鉤。對于理科考生,工科類專業就業面較廣,學生畢業后的可塑性與再選擇空間也較大;而對于文科考生來說,工商、管理、外語、法律、財會、新聞等實用性專業的社會需求量相對較大。
結合本人的興趣。專業選擇離不開個人興趣的支撐。家長不能越俎代庖,也沒有必要把自己年輕時候沒有實現的人生夢想強加給子女。在專業選擇上,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高考志愿為什么要早抓?
高考志愿填報不是幾天就能搞好的。以本科為例,考生一般需要填報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慮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備選學校,這樣就可能達到15-20所。考生及家長需要對這些高校有個大致的了解,需要把各個高校的招生簡章的內容加以解讀,吃透、讀懂、弄通,需要掌握這些學校前幾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并測算出當年大致的校線等等。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報得巧,沒有幾個月的時間是拿不下來的。家長和考生一定要早作準備,不要等到考試完了以后再抓,那樣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家長在高考志愿填報中該起什么作用?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經驗豐富,對于高考志愿填報也當仁不讓。其實考生大多十七八歲,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正在逐步形成,他們對社會,尤其是對自己想上什么學校及專業,有一定的認識。書是由考生去讀,如果他不認可、不感興趣,是不利于他學有所成的。在志愿填報這個事情上,應該以考生為主,家長只起參謀、輔助的作用,絕不能越位,更不可包辦代替。
怎樣才能做到為理想而升學?
我們在指導學生升學的時候,就是要堅持通過引導,激發學生潛在的興趣和能力,并且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理想進行升學選擇。畢竟,當今世界發展和變革越來越倚重于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中國廣大的地域和巨大的人群,更為每個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提供了實現理想的廣闊舞臺。
(責任編輯:蘇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