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選擇題指導與訓練(6)
解題對策
對策一:正確理解因果關系。在一個具體的因果關系中,從時間上看,總是原因出現在前,結果發生在后,兩者是一種先行后續的關系;從本質上看,原因和結果之間還必須是一種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如果沒有認清這一點,就會產生主觀臆想的而不是客觀存在的因果聯系。在一事物的具體因果聯系中,原因和結果有著嚴格的區別,如果混淆二者,就會發生倒果為因、倒因為果的錯誤。與此同時,還要求我們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具備基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對策二:分析法與排除法相結合。解答因果型選擇題,應把題干和備選項結合起來分析,題干為因,備選項應為此原因的結果;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種題肢應排除:⑴本身表述錯誤的題肢;⑵答非所問的題肢;⑶與題干的規定性重復或變相重復的題肢;⑷因果顛倒的題肢。
一、單項選擇題
1、某企業依靠技術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結果該企業
①生產成本降低、價值減少、利潤增加 ②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減少 ③在社會勞動生產率不變的條件下,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增大 ④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并通過《****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未來五年發展的宏偉藍圖。據此回答2-3題。
2、《建議》提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建設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主要是因為
A、我國糧食不能實現自給,受制于他國 B、我國糧食質量太差,總量過剩
C、糧食是農業的基礎,關系國計民生 D、糧田面積不斷縮小,人口不斷增加
3、《建議》提出: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從哲學上看是因為
A、事物數量的增減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質變
B、構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變化也能引起質變
C、事物的運動變化,必然帶來素質的發展和提高
D、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促使事物質變
4、進入新世紀,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黨必須抓好的三大任務。黨的建設是實現這三大任務的根本保證,這是因為
A、黨的建設包括政治、思想、組織建設
B、中國******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行動指南
C、中國******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D、加強黨的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不定項選擇題
5、《****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采取綜合措施,廣泛開辟農民增收渠道。黨中央之所以要提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是因為
A、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B、增加農民收入有利于擴大內需
C、這樣做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 D、這樣做是加強國防的重要條件
6、《文匯報》載文指出: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充分運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以原創性的產品和服務概念切入國際產業鏈上較高增值環節。這所以要這樣強調,是因為
A、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B、這是生產社會化特別是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C、這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D、一國經濟的發展,不但要優化配置國內資源,而且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
7、在轎車市場,價格戰是低層次的競爭手段,但在中國階段很有必要,這是引導轎車行業進入技術和品牌深層次競爭的發令槍。中國轎車市場價格戰“很有必要”的經濟學依據是
A、價格的變動能刺激企業改進技術和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
B、供求變化會影響價格,使價格上下波動
C、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
D、商品價格的高低,一般與商品本身價值大小成正比
8、信譽是最好的競爭手段。一個企業要長盛不衰,必須誠實信用。因為它
A、能直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B、能提升企業的信譽和形象
C、有利于推動和促進企業產品營銷 D、能增加產品的價值和使用價值
題型七 關系型選擇題
題型特點
關系型選擇題亦稱比較型選擇題,題干往往是在屬性上具有可比性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原理、觀點、事件等,題肢則是它們的共同點(共性)或不同點(個性)。內容上可類比和對比,類比就是將同類性質的概念、觀點、原理或事件進行比較;這類選擇題的題干中常用“不同”、“相同”、“共同”、“聯系”等引導詞。關系型選擇題的考查目標已不僅僅是再認、再現知識,更主要的是 對概念、原理、觀點、事件等進行理性思考,通過比較(類比、對比)、分析、歸納,概括出它們的共性或個性。
解題對策
對策一:明確題干的規定性。抓住題干的關鍵詞(引導詞),分析題干考查的角度,這是正確解答關系型選擇題的關鍵和基礎,切忌不審題干而犯疏忽大意的錯誤。根據題干的規定性,關系型選擇題有5種形式:⑴要求選出反映聯系(共同點)的題肢;⑵要求選出反映區別(不同點)的題肢;⑶要求選出反映關系(包括聯系與區別)的題肢;⑷要求選出反映共同結果(或共同原因)的題肢;⑸要求選出沒有反映關系的題肢(逆向型選擇題)。
(責任編輯:王燁)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