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客串”奧數得第一 迷上數學棄上北大
“她是一個真誠的朋友,何時得空,一支筆頭,一張廢紙,我們即可在燈下對飲,我吟‘因為’,她唱‘所以’。我們沒有什么目的,更沒什么企圖,只是想彼此交融在一起,在紙上留下智慧的印記……”2010年春天,18歲的楊若濤為鐘愛的數學寫下了這封“情書”———《數學伴我行》。
“客串”奧數,竟拿了第一名
2010年底,楊若濤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一路過關斬將,他獲得全國一等獎、山東省第一名的成績。目前,他已被中國科技大學華羅庚班特招錄取。
16日上午,記者在濟寧一中見到了這個男孩。
記:你是什么時候發現自己在數學方面有特長的?
楊:初三時,我參加過一次全市的奧數競賽,竟然拿了個第一名。那時,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小天分的,并且覺得研究數學題很有意思,解出一道題后的成就感更是無法用語言形容,反正就是迷上了。
記:聽說你現在做模擬數學試卷經常得不了滿分,這是什么原因呢?
楊:是的。最近做了一套模擬題,150分滿分,我才得了110多分。我做題速度比較快,試卷發下來后,一些題目上都被老師標著“半對半錯”的符號。我認為自己的弱項是,對數學課本中的基礎理論掌握得不大好。
全省第一,親了老師好幾口
記:說說你參加奧數比賽的事情。
楊:去年9月份,學校組織參加奧數競賽,我也報了名。之后,學校組織900多名報名者進行了一次校內預選,最后敲定22人參加全國比賽,我考了全校第三。后來,學校成立了奧數補習班,進行了一個月的輔導。去年10月17日,我們到濟南參加比賽。
記: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緊張嗎?
楊:沒什么感覺,有點興奮。進考場前,我信心挺足的,覺得應該能拿到個名次。
記:從考場出來感覺如何?知道成績一定很高興吧?
楊:不謙虛地說,考完試我感覺自己挺有戲的,估計分數在170—240分之間。成績出來后,賈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說我考了217分,是全省第一名,我興奮得抱著賈老師親了好幾口。
喜歡競爭,情定中科大華羅庚班
記:今年1月份,你和5名學生代表山東省到吉林參加奧數國家隊選拔賽,其間受到不少名校的青睞,最后為何選擇了中科大華羅庚班?
楊:1月15日考完試后,北京大學的力學工程系和地球科學系就承諾說只要我愿意就會招收我。但我的理想專業是數學。雖然以上兩個專業都是從數學分出來的,但我就想研究最根源上的東西。在與中科大華羅庚班的老師交流中,我感覺這個學校的理念更合適我,所以很果斷地報了名。
記:中科大華羅庚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楊:班內常年保持著30名學生,每學期考試的后5名學生將退出,由普通數學專業的前五名學生遞補進來。我喜歡這種競爭機制,在這樣的氛圍下,大家學習的心氣更高。
記者手記
學有所長,均衡發展是前提
采訪結束,楊若濤的奧數指導老師賈廣素對愛徒提出新的要求:進入大學后,一定要均衡發展。據賈老師講,楊若濤并不偏科,濟寧一中高三年級有1200多名學生,他穩居前20名,曾考過級部第4名的好成績。
“學有所長,均衡發展是前提”。當前,高考考生數量居高不下,家長難免會絞盡腦汁為孩子們找尋出路,藝考熱、高考移民等現象接踵而來。不少家長認為“不管別的,先上了本科再說。”但對孩子的知識結構、就業前景等問題卻持“船到橋頭自然直”的賭博心理。
文化課的學習是基礎,如果基礎學科成績優秀,在某些方面又出類拔萃,肯定會為實現理想增加砝碼。
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和發展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制度。以濟寧一中為例,學校實行了選課走班、學習興趣小組等措施,學生們能夠在一個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學習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責任編輯:王露)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