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小測試練習及答案5(2)
(《宋史。趙普傳》)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 過:探訪 B.一日,大雪向夜 向:將近
C.太祖側微,普從之游 微:地位低 D.若塵埃中可識天子、宰相 識:認識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因與普計下太原 ②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
B.①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 ②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
C.①豈得以喜怒專之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D.①普堅以為請 ②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9.下列各組句子中,全表示趙普的正直有謀略的一項是「 」
①因與普計下太原 ②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將安逃乎? ③普屢以微時所不足者言之
④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⑤太祖素惡其人……普堅以為請 ⑥且刑賞天下之刑賞……豈得以喜怒專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普在陳橋驛和太宗(晉王)及諸將一起擁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輔佐有功被任命為右諫議大夫、樞密直學士等官職。
B.趙普為臣十分謹慎,退朝后在家時,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來而失禮,而宋太祖對他們夫婦也很親近隨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顯示了趙普的思慮深遠,但從多次談論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來看,又顯得不夠豁達。
D.趙普性格沉穩有城府,雖說愛嫉妒別人,但能以天下為己任。這從他關門讀《論語》、臨朝斷案、抗顏遷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
練習五
1.語音辨析 D [A角色(jué);B針砭時弊(biān);C鳶飛魚躍(yuān)。]
2.文字辨析 A (B緣木求魚;C渙然冰釋;D開源節流。)
3.標點符號 C (A冒號起提示作用,但所提示的范圍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間。刪去冒號。B復句的并列關系不在第一層次上,故分號使用不當,改為逗號。 D國家之間、城市之間的排列應同等一致,“洛杉磯”“東京”“巴黎”“倫敦”后的頓號改為逗號。)
4.實詞運用 D (A“釋懷”指人內心某種情緒或感情的消解,應改為“忘懷”。B“衷情”指內心的情感,屬名詞,應改為動詞“鐘情”。C“潤筆”指給做詩文書畫的人的報酬。)
5.熟語運用 D (并駕齊驅:比喻齊頭并進,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黔驢技窮: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半瓶醋:比喻對某種知識或某種技術只略知一二的人。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達到更高的水平。)
6.語病辨析 B (A缺主語,刪去“在”與“里”。C句式雜糅,刪去“所決定的”或刪去“要看”后改“是由”。D搭配不當,刪去“的壽命”。)
7.D(辨識,辨認出)
8.C(①介詞,表原因;②介詞,表憑借。A都是介詞,譯為“趁機”;B都是連詞,用于假設句中,譯為“那么”;D都是介詞,譯為“給”“替”。)
9.C
10.D(“關門讀《論語》”“臨朝斷案”不在選支所說的評論內容之內,且原文也無“斷案”的說法。)
[參考譯文]
趙普,字則平,是幽州薊縣人。太祖(趙匡胤)曾和他交談,認為他是個奇才。太祖率兵征伐北漢到了陳橋驛,喝酒后醉臥在軍帳里,將士們要擁戴他做皇帝,趙普和太宗推門進來稟告。太祖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慢慢起身,而將士們穿戴著盔甲、露出兵刃,吵吵嚷嚷地把太祖擁到軍旗下面。等到太祖接受禪讓做了皇帝,趙普因為輔佐有功,被任命為右諫議大夫,并擔當樞密直學士。
太祖多次微服私訪功臣之家,趙普每次退朝后都不敢穿便服。一天,大雪一直下到夜里,趙普以為皇上不會出來了。過了一會兒,聽到敲門聲,趙普趕忙出來,見太祖正立在風雪之中,趙普慌忙叩拜迎接。太祖說:“我已經約了晉王了。”隨后太宗也到了,在廳堂鋪上雙層墊褥,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趙普的妻子在旁斟酒,太祖把她喊作嫂嫂。趁機與趙普策劃攻打太原。趙普說:“太原阻擋著西、北兩面,太原攻下來后,就要由我們來獨擋了,不如暫且等到平定各國后,那么太原這樣的彈丸棋子大的地方,還能逃到哪里去呢?”太祖笑道:“我的想法正是這樣,只是試探一下你罷了。”
當初,太祖地位卑賤時,趙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趙普屢次談起卑賤時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太祖性格豁達,對趙普說:“假如在塵土中就可以辨識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訪求了。”從此趙普不再談論。趙普年輕時熟悉吏事,但沒有學問,等做了宰相,太祖經常勸他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次回到家里,就關起門來開箱取書,整天閱讀。等第二天處理政務,得心應手。他去世后,家里人打開箱子一看,原來是《論語》二十篇。
趙普性格沉穩有城府,雖然很愛嫉妒別人,但能夠以天下為己任。宋朝初年,當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狹窄,因循保守,趙普剛毅果斷,沒人能與他相比。有一名大臣應當升官,太祖一向討厭他的為人,不答應升他的官。趙普堅決地為他請求,太祖發怒道:“我就是不給他升官,你能怎么樣?”趙普說:“刑罰是用來懲治罪惡的,賞賜是用來酬謝有功之人的,這是古往今來的共同的道理。況且刑賞是天下的刑賞,不是陛下個人的刑賞,怎能憑自己的喜怒而獨斷專行呢?”太祖更加憤怒,起身就走,趙普也緊跟在他身后,過了很長時間也不離去,最終得到了太祖的認可。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