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解讀高考:考查范圍更加廣泛
2011年考綱分析及命題特點1.選考內容有變化
2011年與2010年歷史考綱內容要求沒有變化。這意味著今年高考試卷呈現方式將會比較平穩,但不意味著命題不會創新變化。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基本會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角度和新史觀”來實現。其中選考內容稍變化如下:
⑴改革史。刪掉“梭倫改革、歐洲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⑵戰爭史。刪掉“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的高漲、印巴戰爭”。
⑶人物史。刪掉“亞里士多德”。
2.命題范圍更加廣泛
2011年高考命題考查范圍將更廣泛。除認知歷史事實、理解歷史概念外,還包括文史常識、治史方法、多元史觀等。
3.命題形式更加多樣
2011年高考命題呈現形式將更鮮活。有文字、圖表、圖片、漫畫、碑銘、詩歌等。
4.評價方式更加靈活
我省在2010年高考前,材料題普遍采用的評價方法是以參考答案為依據,集中找關鍵詞予以給分。但2010年高考第40題第三問采用的是SOLO(一種以等級描述為基本特征的評分標準)方法評分法,該方法能較好地區分思維問題的層次高低,將有效地拉開學生之間的差距。且2010年上海卷材料題普遍采用了SOLO評分法。這意味著2011年高考將會繼續沿用,但從穩中求變的角度講,應該不會普遍采用。
復習策略
尋綱索目定點法
所謂綱是指每一本教材的每一單元名稱,所謂目是指每一單元下每一課節的課題,所謂點是指每一課題下的每一標題。該方法的具體操作為:縱向回憶教材同一專題下每一單元名稱、該單元包括幾節課、該課包括幾個框題、該框題下具體為何內容。縱向比較同一專題下不同單元、不同課題的相互關系。橫向比較不同專題下同一時期每一課題、每一標題的相互關系。該方法不單有助于記憶基礎知識,更有助于構建知識體系、體會相互關系、把握歷史走向、總結歷史規律,使復習的線條更加細致,且在比較的時候亦可古今中外關聯、史實與史識結合。但在運用該方法時切記以文明史為總綱,以現代化為主線,以全球化為導向的視角來統領。
找準問題把握要點
結合考綱要求和試題特點,對政治史的復習,要把握政治制度的歷史影響,不同政體中政府機構的職能作用、相互關系和運作方式,政治事件與政治制度沿革間的關系等;在經濟史和社會生活史內容方面,要著眼于專題經濟現象的發展過程和階段特征、不同經濟現象間的關系、經濟與社會變革的關系等;在思想史方面,應注重思想史發展進程和線索、特定時期思想特征及其意義、不同思想內容的聯系和比較;在科技史部分要關注的是中國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問題、中外交往與學習西方科技的關系問題、科技發展的原因和意義問題;對文學藝術部分要把握文藝現象的風格及其特點、文藝現象的時代特征及其社會原因、文藝形式的史料功能和社會功能。
選考內容兩手對策
選考內容部分,建議采取兩手對策,一是把與必考內容聯系密切的部分與必考內容整合復習,二是根據自身情況早做定奪。能力較強的同學可兼顧改革史、戰爭史及人物史,高考當天在發卷后根據每道題的實際情況作出最有利的選擇;能力一般的同學可結合自己的興趣、駕馭程度現在就作出選擇,這樣既可節省更多的時間復習,提高復習效率,又可避免高考時不知如何選擇可能引起的焦慮和緊張。來源:新晚報 哈三中網校整理編輯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