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招:高考基礎題選擇題盡量拿滿分
近一周來,高考研究中心安排了研究組各科目老師接聽全國咨詢電話,為各地高考考生答疑解惑。從咨詢情況發現,更多考生“親自上陣”,向老師詢問具體的學科知識問題。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總結起來包括以下幾類:一是復習時感覺到知識點太多、太雜,不知從何抓起;二是答題時心里明白,下筆卻總是答不到點子上;三是不知道最后這兩個月,應該大量做題還是回歸書本;四是感覺答題時間分配不得要領,總是“很緊張”。
對這些問題,老師們都耐心作答。本報選取了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等6科的問答實錄刊載,供廣大考生和家長做參考。今晚8:00,名師將繼續接聽咨詢電話。
物理 將專題和套卷穿插著做
問:孩子一模理綜物理只拿了60多分。有沒有什么建議?
答:復習的后期,每個同學都要有個目標定位。因為短期內想要有大幅度分數提高,不太可能,主要是打好基礎,把基礎分穩穩拿到手。理綜第一卷的物理選擇題難度不會太大,主要是考慮到要令整份試卷覆蓋盡可能多知識點,所以第一卷的選擇題往往都是高考考試大綱要求的一級知識點,絕大多數考生應該力爭拿到滿分。要在后期認真復習基礎知識,尤其有些選修板塊,對照考試大綱逐個知識點看是否有缺漏。
問:接下來的物理復習,是做專題好還是做套卷好?
答:應該穿插進行。每做完一張卷子,發現知識點有缺漏的,應該重新翻看教材相關知識點的要求以及對應考點的典型例題,然后再做一些同類型的題目,看這個知識點真正弄通了沒有。把這些錯的題都訂正后,還是應該找套卷來做一做,檢查缺漏真正補回沒有。查漏補缺做好了,下一次做套卷肯定有提高,也能提升自己的信心。做新的套卷,出現了新的問題,也應該這么進行下去。
生物 建立“知識網”復習更系統
問:我覺得理綜的生物好像考得太細節、鉆牛角尖,就算把書看完都好像捕捉不到踩分點。應該如何改進?
答:覺得生物考題鉆“牛角尖”,可能是沒有很好閱讀教材。看書時一定要把每一頁書的中心詞抓住,尤其是原來你掌握得不好的中心詞,然后對中心詞進行發散思考,把知識重新進行系統的梳理。比如說,提到蛋白質,你能想到哪些知識點?可以從蛋白質的組成、空間結構、功能等幾方面來復習。各知識點其實都可以從它的組成、結構、功能、分布幾方面來系統地復習。如果每一個知識點都能建立這樣的系統,復習起來會更有針對性,效果會更好。
捕捉不到踩分點,可能是你沒有把題目完全理解清楚,沒有用學過的知識通過邏輯推理把二者關系研究出來。
政治 選擇組合題幾率較少
問:政治試卷的哲學大題,怎么答題比較節省時間?
答:平常訓練的時候,可以從近三年的高考真題、模擬題里面挑一些題來做。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分類歸納。比如哲學題,設問可以分三類:第一類,體現什么?第二類:哲學依據什么方法論、世界觀?第三類:從這材料的關系中論證某個知識點。
問:選擇題如果出了組合題,如何提高答題準確度?
答:我個人看法是,組合題的考察幾率很小。這種題目是很難,要考慮很周全。但做模擬題時,不必做太多這種題型。
歷史 不要隨便找答案
問:怎樣解答歷史大題?
答:第一要審題,我們發現很多同學對題目不太清楚就開始解答了。
學生一定要學會通過問題思考命題人的想法,實際上是要知道“人家要考你什么”。然后,你再用課本上的知識來回答。不要自己隨便想答案。不管試卷發問的方式多么新穎,但它問的知識點都可以在課本上找到。
化學 以物質三性統領思路
問:三年的高中化學知識中,我總感覺金屬和非金屬的知識點比較難、理不出頭緒,應該怎樣系統復習?
答:我認為,從方法上來說,可以以物質的三性,即“通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特性”,來統領你的復習思路。
比如說,高中的課程大綱中,主要的金屬就是鈉、鋁、鐵、銅及其重要化合物。你逐個來搞清楚它們的“三性”,可以按這樣的順序:首先是金屬單質,再看它的氧化物,第三看它的最高價水化物,最后看鹽。跟這個金屬有關的化合物,通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特性分別是什么?理清楚,思路就明晰了。
地理 聯系日本地震時事
問:我覺得區域地理很難,剩下60多天怎么復習呢?
答:首先要注意補漏糾錯,第二步就是要反思,第三步要歸納小結。區域地理主要考慮兩大類因素。如果是自然因素,要考慮地、氣、生、水、土等五個方面;如果是社會因素,就要注意地理、地形等因素。此外必須要注重看圖。
問:是否會考時事?如日本地震海嘯等?
答:熱點問題要關注,但是需要和地理知識點相聯系。如在這次日本地震,啟示我們要把地震、海嘯等知識點復習一下。另外核泄漏的環境問題具備全球的特色,也要發散思維,考慮一下為何造成這樣的狀況,甚至可以延伸到廣東的一些核電廠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