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定性思維幫你見題會
高考轉眼就到,近日玖久高考研究中心接到的電話幾乎都是在咨詢理科成績如何提高?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見題就會!要做到見題就會,不僅是從書本下功夫,也不是簡單的大量做題。題目會就會,不會再做也無濟于事。重點是要讓學生知道思路在一道題中是如何運用的。其實如果讓學生了解一道題是從哪里思考起步,又如何借用思維來推理,那么誰都可以見題就會。我們本周先解決見題就會的問題,下周我們來教大家如何做題就對!
這篇文章先拿理綜中的物理來舉例理科思維。也就是什么是定性思維,掌握這種思維,對于同學們有什么幫助?
通常力學難題能夠造成理科學生丟分的幾個因素是:題目很長,給出的條件及信息過多,看起來十分復雜,導致一部分學生不敢下手;過程比較復雜,如組合、連續性的動態效果,干擾學生正確表達,或者引入歧途;簡單現象復雜化,多種知識點累加,造成學生難以入手。
物理大題也有一套通用的解法,就是根據題目條件依次列出各種行為步驟,寫出公式,再根據其中步驟的關聯系分步求解。最主要的是正確表達題目,用定性的思維去判定題目有用的信息以及隱含的已知條件。
像這道題,通過過程分析,③④⑤⑥⑦步驟完全可以省略,為什么呢?大家看題,大家都理解W為過程中的所有摩擦力損失,但是大家分析一下由摩擦造成損失的W是從哪里開始、哪里結束的呢?W=2μmgs是怎么來的呢?看題,整個過程中有能量損失的就是小木塊碰到擋板過程和回到原點的過程,距離為2s,那么W損失值就是2μmgs,完全不必按照所謂的“標準答案”去羅列,步驟多,出錯率也就高,大家只要把握住過程之間的聯系,審清題目,力學根本沒有難題。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