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預測:政治十大熱點話題
------------------------------------------------------------------------------------
上海交大附中 蔣敏然
上海市奉賢中學 王海華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 肖潔
1 “我爸是李剛”現象
熱點回顧
2010年10月16日21時40分許,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區的河北大學工商學院學生生活區,發生了令社會廣泛關注的“官二代”校園“飆車案”,致兩女生一死一傷。事后,肇事司機甚至說:“看把我車刮的……我爸是李剛。”
“我爸是李剛”成為網絡當紅流行語,也是2010年度網絡上諷刺“不良官二代”用得最多的句子,甚至發展到全國網民在網上以“我爸是李剛”造句的場面。
據報道,10月26日,河北省省長陳全國表示要“依法嚴肅處理”。省委專門成立了工作組入駐河北大學處理此事。他強調,該事件已經對河北省的形象造成了惡劣影響,絕不會因為肇事者李啟銘的父親李剛,即時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副局長的職位而對司法裁決的結果有所影響。
河北大學校園車禍案2011年1月30日一審宣判,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李啟銘(22歲)有期徒刑6年,賠償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
對于這一判決,存在不同的評論,有人認為判決太輕的,不尊重法律;也有人認為是依法辦事的。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角度:
(1)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網絡語言的出現是意識,來源于物質世界,是對社會現象的反映。(2)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李啟銘事件是眾多“不良官二代”的典型事件,人民群眾對此不滿以致李啟銘被判刑之間存在因果聯系。
政治學角度:
(1)河北省省長陳全國強調,要“依法嚴肅處理”。體現了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依法打擊少數敵對分子的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維護公民不受非法侵害”是國家的對內職能。(2)“絕不會因為肇事者李啟銘的父親李剛,即時任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區分局副局長的職位而對司法裁決的結果有所影響”體現了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人民法院有權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3)也體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僅所有公民必須平等地遵守法律,而且對所有違法者必須平等地追究法律責任,任何人不得享受法律以外的特權。這是法制強制力的表現。
如果是評價性題目,請你用民主與法制的基本知識對判決后的不同聲音做出簡要分析。對此回答應包含的知識點是:(1)依法治國的四個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2)認為“以交通肇事罪判處李啟銘有期徒刑6年,賠償死者46萬元,傷者9.1萬元”判決太輕的或者認為“是依法辦事的”說法,都說明我國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識有所提高,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權益的意識提高了。(3)兩種不同的看法還表明公民享有政治表達權。(4)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待完善。
第二種題目“出現這些不同看法的原因”的知識點是:(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享有政治表達權。(2)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治國方略。“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強制力的表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社會主義法制仍需加強和改善。
2 中美關系風云激蕩
熱點回顧
經過32年的正常交往,中美關系從解凍到合作發展到戰略伙伴關系,一路磕磕碰碰,不斷向著更良性的階段挺進。然而進入2010年中美關系似乎突然闖入雷區:2010年初售臺武器,2月接見達賴,再到朝鮮半島軍演,南海問題上的針鋒相對,人民幣匯率的爭端等。
2011年1月19日至21日,胡錦濤主席對美國進行了成功的國事訪問,告訴世界,中美兩國應理性地保持高層交流與對話,傳達出中國政府以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態度經營中美關系的立場,“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伙伴”的明確新定位將極大提升兩國的合作空間。奧巴馬也在媒體再三強調:一個經濟繁榮的中國有助于美國發展。
中美關系折射出國際關系發展的基本規律。無論是中美之間、中日之間、中俄之間以及中印之間的關系,都是國際關系的本質決定的。與世界發展的主題、基本格局、發展態勢有著密切關聯。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角度:(1)矛盾的涵義、矛盾的兩個屬性、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以及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2)中美之間的關系是聯系,聯系是普遍的、具體的也是多樣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中美關系問題。(3)“中美關系從解凍到合作發展到戰略伙伴關系,一路磕磕碰碰,不斷向著更良性的階段挺進。”可以用“發展的觀點”,主要考慮用發展的涵義、發展的實質、發展的道路以及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政治學角度:(1)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個主題;(2)國際局勢總體上趨于緩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正在迅速發展。國際關系變化的實質主要緣于國家利益。(3)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
熱點回顧
2010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由國務院據以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2011年3月召開的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后,頒布實施。此前,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的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建議》強調堅持科學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強調從“國富轉向民富”。
考題與知識點
哲學題:主要是普遍聯系的觀點。
政治題:人大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國國體的實質;國體與政體的關系;人大制度與黨的領導;黨的性質和宗旨;科學發展觀;公民的民主權利;正確的政治領導體現在生產力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上。
經濟題:社會主義生產目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科學發展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就業率和收入水平;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環境發展相一致。
4 聚焦全國人大
熱點回顧
全國人大十一屆四次會議于2011年3月5日在北京舉行。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國務院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溫總理總結“十一五”時期的政府工作,提出獲得了四方面的體會。同時指出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七條任務。
3月10日,吳邦國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強調中國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確保國家一切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